
“就算你愿意提高成本,但风险未必能减小。”这名负责人说,由于俄罗斯一些部门的渎职和滥用权力,温州鞋如果选择正规清关手续,一般要等半年以上,而且办还是不办仍是未知。而鞋子的季节性分明,温州商人等不起,只能铤而走险。
十年的俄罗斯淘金梦,仿佛是一场运气赌博,不少温州商人转动“俄罗斯轮盘”,希望幸运的总是自己。
“待了10年,慌了10年,但选择离开就等于前功尽弃。”陈立鸿说,他已经开始物色新的集装箱市场。当记者问他是否会走正规清关时,他想了想说了一个字——“难!”
据了解,7月6日,中国驻俄大使馆召集莫斯科华人华侨各协会负责人和部分华商代表进行座谈,共商解决“灰色清关”之计。
经济商务参赞处高锡云公参指出,“灰色清关”严重阻碍了中俄民间贸易的健康发展,中俄两国政府在打击走私、惩治海关腐败、治理“灰色清关”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致的:即坚决反对任何“灰色清关”的走私行为。
有关专家认为,最近俄罗斯政府从土地使用的法律依据和打击走私等方面对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进行清理和检查,市场可能永久关闭。为了避免华商因此受到直接经济损失,有关方面更应该意识到事前防范胜于事后弥补。“华商要尽量采取合法手段报关,利用俄罗斯法律保护自己。”
“白色清关”是保障权益根本
“选择正规渠道通关,是温商权益得到保障的根本。”温州市外经贸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周小平说,在俄经商的温州人要确保经营主体、经营货物、经营行为的合法性,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对丢不下俄罗斯市场的中国商人来说,如何建立“白色清关”渠道已经迫在眉睫。
转机出现在今年的中俄规范贸易秩序研讨会上。“再也不能走‘灰色清关’的老路了。温企已经找到了一条主动破解之道,可以让温州产品清清白白地进入俄罗斯。”会上,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高声疾呼,按照中俄两国的法律规定经商,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做合法经营之事,才是温州鞋商应对俄罗斯严厉执法的正面回应。
会后,在中俄两国政府协调下,一个由温州市政府引导、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牵头,以主要对俄贸易的4家温州企业为主、投资1000万元的对俄贸易平台正式成立。
因为走的是正规报关途径,媒体将其与“灰色清关”相对,称其为“白色清关”平台。
合法经营重渡乌苏里江
据了解,“白色清关”平台主要由国内物流公司、俄罗斯的报关公司和销售公司三部分组成。目前,俄罗斯的报关公司和销售公司已经在俄罗斯注册成立。
陈雅悯就是这家报关公司、销售公司的负责人。为了办理国内物流公司的相关事宜,日前专程从俄罗斯赶回温州。
陈雅悯决定让中国鞋重新踏上俄罗斯,所以公司聘请了包括律师、会计等28名专业工作人员,既有精通俄语的中国人,也有俄罗斯人。
一位对俄贸易专家认为,平台的建立除了为华商提供一条白关路外,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合法经营权。
据了解,目前,温商在俄罗斯多为个体经营户,出口商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法人。因此,从中国往俄罗斯发货收货对象必须是一个俄罗斯公司。这样中国人在收货、退税方面就无法享受优惠政策。
“温州鞋企抱团在俄罗斯注册成立正规的销售公司,我们就有一个合法的经营主体在那儿了,可以按当地法律照章纳税,我们的货就可以直接发给这些自己的公司。”这名专家说。
谢榕芳告诉记者,今后,凡是通过这个平台到俄罗斯的产品,从温州企业出厂,在中国海关报关,运送到俄罗斯,在俄罗斯海关报关,一直到在俄罗斯销售以及销售款的回笼,全部“对得牢”。
记者了解到,自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白色清关”平台已成功向俄罗斯市场输送了49个集装箱的货物。这些货物不仅来自温州企业,还有全国其他地区的企业,也包括鞋业以外的行业。(陈东升、王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