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出场,太像明星了!
2009年7月17日,是这位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访华的最后一天,应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的邀请,专程来天津大学访问并演讲。连日来一直暑热蒸人的天气在这一天早上突然变脸了,从烟雨濛濛到大雨瓢泼,津城陷入了一片雾雨迷蒙之中。
潇洒·沉稳·美国式幽默
下午1点钟左右,当记者乘车到达天大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时,看到大雨中打着各色雨伞等待进场的学生早已排成了长龙,像是这坐落于湖畔的建筑飘出的一条彩带,缓缓地在雨中蔓延,人头攒动却秩序井然。进入演讲大厅后,记者看到整个会场已经座无虚席了,门口的人流还在往里涌,一些被允许进入却只能站在过道或者墙边的学生已经感到很是幸运了,却还有更多的学生没有机会进来……
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是一个由于那个与这所高校有着特殊关系的著名人物的即将登场而充满了某种激情与躁动的空间。进到里面,外面那个雾雨交织的世界便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弥漫着炽热情绪的现场,近600名幸运大学生已经在这里眼巴巴地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了,有些人甚至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他们都为自己的学校能与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样一位美国政坛新秀相关联,并且能亲耳聆听他的演讲而自豪,而兴奋,而激动万分。一切都布置得简洁、大气而充满了学术氛围。主席台背后的整面墙上用中英文标出了演讲的题目《能源与气候:共同的挑战,共同的机遇》,讲台两侧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有关朱棣文的生平与介绍,直到他真的出现——
下午2:10分,他终于出现了,掌声波浪一样从大厅上空滚过。清瘦的身材,一蓬灰白相间的头发,一副细框眼镜,宽大的脑门仿佛在昭示着某种智慧的密码。他拎一个笔记本电脑很随意地来到讲台上连线,连好后又迅速退到一旁,原来这并不是他的正式出场。东道主龚克校长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篇致简短的欢迎词。此时站在讲台左侧的朱棣文摘下手表,调了一下时间,并没有马上戴上,而是静静地看着龚校长,并不时地向台下望去,看着已经挤得水泄不通的讲堂。当龚校长以“能源对于人类至关重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结束致词之后,他被热烈的掌声请上了讲台,那掌声久久都不肯停歇,以至于他不得不双手抬起,做了一个向下压的停止动作,场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幻灯在讲台两侧的大屏幕上打出英文“我天津的家”和一组黑白照片——
“我的外祖父、他的兄弟。”
“这是我的母亲,这是她年轻时的照片。”
“这是我的父亲。”
“这张照片是我的父母结婚时照的。”
下面的一张照片一出现就引起了全场的大笑,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胖胖的婴儿大头像——“这张是我。我有英俊的父亲和漂亮的母亲,到底是哪里出错了?”说着他自己也笑了,完全是那种美国式的幽默。
随着大屏幕上图像不断切换,他开始讲述他所从事的科学和研究。与这张生动的华裔面孔极不谐调的是,他竟然不会讲中文!无论是站在哈佛、清华或者天大的讲台上,他都以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语调,讲解他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思想,只见他双手不时地抬起,幅度很小地上下摆动着,表情很少变化,让讲堂一侧举着各式“炮筒”的摄影记者们好不着急!
他用图片、幻灯讲解着关于能源、关于气候、关于环境等科学命题,黑色的西装,雪白的衬衣,深红色带有暗花的领带,在他习惯地吐出一串串英文的时候,他的目光是陌生的,在整个演讲中,他不时地抬起右手以助语气,而却把左手习惯性地揣进裤兜里。当他偶尔抬起左手的时候,我看到他无名指上的银色戒指闪闪发亮。在他的风度中,更多的是教授或者博士的潇洒与沉稳,而不是那种政坛新秀所常有的激情与霸气。
这个人太传奇、太幸运、太容易让中国人激动了!想想吧,虽然他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但却有着如此辉煌的中国背景,尤其是在天津大学,他的外祖父李书田简直就是一个时代的神话——1919年考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预科,1923年以学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27年应邀回母校任教,后任校长。抗战期间,他率北洋师生西迁,先后执掌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创办国立西康技术专科学校、贵州农工学院、国立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等,是一位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拓荒者、奠基人。不仅曾长期担任北洋大学校长,也是享誉中外的杰出教育家。
站在人群中,朱棣文是一个无须争辩的华人,但他又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美国人。听着英语在他嘴里像说母语一样地天衣无缝,而竟然说不出一个词的中文,你不由得会替他着急。他说:“在我的童年时代,父母习惯于以英语交谈,我们家没有一本中文书,所有的邻居也不讲中文。七八岁的时候,父母本想送我去学中文,但那时我感到中文艰深,挺难学的,因偷懒而反抗。等到我长大后,感到需要讲中文时,已经太晚了。”
虽然遗憾,但并不妨碍他在美国的天地里大施拳脚,甚至也不妨碍他在中国的科学领域驰骋。无论是在清华还是在天大,从在座学生那一阵阵会心的笑声中便可获知,语言已不是障碍。或许,这正是朱棣文与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那一代华裔科学家的不同之处。相对于第一代华人而言,作为子孙辈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首先他们没有语言障碍,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比较容易进入政坛。同时,他们既了解西方的思想观念,又具有东方传统文化背景,在参政议政方面具有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
看着讲台上的朱棣文,从容自如又不失亲切诚恳,从他开始演讲到最后结束,一气呵成,几乎没有间歇。在他的身后,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国,而在他的脚下,却是他的祖先和父辈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