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一家书店,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和妈妈发生的争执:孩子说,妈妈我喜欢我自己要的书;妈妈说,不行,我已经给你选了另一本。最后,孩子大哭,家长大怒,要把孩子拖出去。在书店门口,我把母亲挡住,我说,你走出店门一步,或许,你的孩子就会永远对阅读失去兴趣,因为她的阅读是你强加给她的。”7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社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业顾问周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难道,这位母亲不知道保持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事实上,如何给孩子选书,对绝大多数家长而言,都是一个难题。“您的孩子有多大?”向书店咨询,几乎所有店员都会向家长问这样的问题。但知道孩子年龄,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国内的绝大多数书店,甚至是儿童书店,儿童图书也是按照文学、艺术、科普这样的门类摆放的,至多不过分出卡片、挂图、图画书等专架,并没有年龄段的划分;而出版单位也很少在书上标注适读年龄——面对每年万余种儿童新书的增长量,书店店员往往和家长一样无所适从。
由此,近年来,在国内实现儿童分级阅读的呼声渐高。
儿童阅读,开卷未必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当然,其隐含的前提是,所开之卷应是好书。然而,即便如此,在儿童阅读的世界里,这句话也并不那么简单和绝对。
“很多家长和老师为孩子选书,首选是‘经典’,认为这是最保险的做法,其实未必。”长期从事儿童阅读研究和推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王林说,“我曾经看到过,在老师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安排的假期阅读书目中,竟然有《巴黎圣母院》。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典,显然太深了。”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是适合孩子们的呢?
在全美儿童文学研究的重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从教学的角度对“适合”一词作出了如下定义:“如果一个文本,孩子能够认知其中90%至95%的单词,我们就认为这个文本是适合孩子教学阅读水平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比照这个标准,更容易的文本被定义为独立认知型,更难的文本被定义为挫败认知型。当然,挫败认知型是不适合阅读教学的。”
“人们习惯用阅读量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水平。但是,那些超越孩子心智发展水平的图书,就算孩子读了再多也很难领悟,同时还会挫伤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说,“就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补充不同生理营养一样,指导孩子们看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才会让他们的阅读更加科学、有效。这也是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所一直秉持的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儿童分级阅读,就是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拥有均衡的精神营养。”
在王林看来,制定有弹性和适应性的阅读分级标准,能有效防止儿童阅读中经常出现的绝对“经验论”和绝对“科学论”。“文学界人士往往持‘经验论’——强调只要让孩子读书就好了,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教育界人士往往持‘科学论’——希望能有一个可以套用的绝对公式,把读物和孩子严格对应起来。同时,阅读分级还将防止阅读指标化——单纯要求孩子每年要读多少万字、多少本书,而忽略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其实,后者才是每一个教育者更应该关注的。”
儿童分级阅读,一举多得
“幼儿园老师们看得津津有味,但当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时,孩子们却目瞪口呆。”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谈到日本图画书《活了100万次的猫》在国内幼儿园推广时遭遇的尴尬,深有感触。“为什么孩子们听不懂?原因很简单——虽然这是本图画书,但讲述的却是‘为谁活着才有价值’这样深刻的生命哲理。在日本,它是成人读物,经常被当作男女青年的婚礼赠品;而在我们这里,却被当作儿童读物向幼儿园孩子推广。出现这样的笑话,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儿童阅读分级已势在必行。”
在王泉根看来,分级阅读是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早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30年代有了确切的分级标准。“清代学者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就形象地道出了不同年龄阶段读者对作品理解能力的差异。这一常识正是建立分级阅读的基础。”
上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制订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而跟随欧美的脚步实行分级阅读的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最新公布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青少年阅读排行榜中,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分列第2位和第22位。
在中国内地,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对儿童阅读进行分级指导,济南小海豚书店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这家只有200平方米的儿童书店,在店面设计上,完全打破了传统书店的格局,实现了分级阅读——他们不仅设立了小学一至六年级的书架,设置“图画书”专区、“文字书”专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桥梁书”专区,专门列出专家为0至6岁宝宝选书的建议,而且还为年龄稍大的孩子分别设置了男孩、女孩读物专区。“来选书的家长不一定遵从我们的分级标准,但确实获得了一个基本的参照标准和一些很实用的阅读新理念,也更信赖我们的童书推广方式。书店开办两年,已从最初的亏损一二十万元进入了盈利状态。”小海豚书店副总经理向丽萍说。
“儿童分级阅读,真正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精神。对家长来说,为其给孩子选书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来说,培养了一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推广来说,使儿童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儿童作家来说,清晰了目标读者,更有利于他们对创作的把握;对出版业来说,培育了未来的读者;对全社会来说,奠定了书香型社会的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儿童分级阅读可谓一举多得。”白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