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选拔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决赛阶段新闻发布会。中俄两国高层官员、活动主办方及媒体记者共同出席了会议。会上介绍了本次活动决赛阶段活动安排与选拔程序,聆听了主办方、承办方及选手代表的心声。中俄友谊的暖流,伴随着美妙的俄语歌曲回荡在会场。
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联合承办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选拔活动”,启动至今已将近3个月,产生了40强选手。8月13日,决赛阶段比赛在北京拉开帷幕,选手将争夺16个前往俄罗斯“情动之旅”的参赛资格,并在俄罗斯决出全国10强。
参加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中国外交部大使赵希迪、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桂珍、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梅捷列夫等。
本次活动的发起方代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情动俄罗斯”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尹力在致辞中说,从比赛开始至今,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俄罗斯歌曲爱好者,通过各种途径踊跃报名参赛。这其中,有年逾八旬的老人,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曾在俄罗斯留学归国的学子,也有从未学过俄语、热爱俄罗斯文化的歌坛新秀。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俄两国传统友谊深厚的群众基础。
本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设置8大唱区,采取各种现代化媒体手段对选手进行选拔。其中,东北分唱区的承办单位——黑龙江电视台在东三省举行了十余场海选,确保参赛选手的高水平、高质量;江西电视台举办了高水平的决赛晚会。此外,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站承办的网络分唱区,以及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承办的广播分唱区,为比赛选拔了优秀选手。通过比赛,全国掀起了“学唱俄语歌、传唱俄语歌”的热潮。
选手都有俄罗斯情结
在参赛选手中,每人都有一段动人的俄罗斯情结。选手三强是一名来自华中唱区的选手,他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他之所以喜爱俄罗斯歌曲,是受到姥爷的影响。儿时的三强经常听姥爷唱俄罗斯歌,优美的旋律感染了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张俄语歌唱片,从而激发了学唱俄语歌的兴趣。这次参加“情动俄罗斯”比赛,不会说俄语的三强,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为了学习俄语,三强先把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传到手机上,以便随时听,就连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为了方便记忆,他将每个单词的发音,用拼音、音标和汉字掺和在一起,变成只有自己看得懂的音标。此外,三强还请来河南大学的一位俄语老师辅导其发音,使他的俄语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华南唱区脱颖而出的喜米亚夫妻组合,是一对因俄语结下不解之缘的夫妻。二人都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10年前,出于对俄语的热爱,他们在乌克兰留学时共同学唱俄语歌曲,并结为夫妻。10年后的今天,他们通过“情动俄罗斯”比赛,唱出对中俄友谊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