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歌手令俄老兵流泪
对于中国人唱俄语歌,俄罗斯观众从来就不会吝啬他们的掌声。万寿宁是这次大赛从网络唱区进入40强的歌手,他曾经在莫斯科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留学。他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当年他在俄罗斯演出时,一首描写战争的歌曲《哎,道路》,通过他反复酝酿感情后演绎,令台下的俄罗斯老兵感动得泪流满面。
今年,万寿宁再次赴俄演出。在后台休息时,一位四五十岁的俄罗斯男子特意把一盆花送到万寿宁手中,并感慨地说:“谢谢你的歌,我们很喜欢。”
李岚清为活动篆刻印章
发布会还展示了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特意为此次活动篆刻的印章,并由国际台台长王庚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铁骑、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张亮等为印章揭幕。李岚清早年曾在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实习,精通俄语,对俄罗斯艺术与文化的研究有极深的造诣,而篆刻则是他71岁才开始学习的。
2007年的中俄国家年“中国年”期间,中俄“国家年”组委会还曾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举行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因此,当李岚清同志得知今年的“俄语年”期间将举行中国人唱俄语歌的大型选拔活动时,欣然动手篆刻了这枚印章——“情动俄罗斯”。
人物专访
“唤起记忆,传承友谊”,是这次“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选拔活动”的宗旨。作为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尹力感触颇深。
“这次比赛规模庞大,8大唱区万余名选手报名参赛。”尹力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是因为俄语歌在中国传唱了几十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俄语歌在中国十分流行。进入90年代后,又有一批现代歌曲传入,打动了不少年轻人。几十年来,中国人对俄罗斯及文化充满热爱之情。所以,这次大赛一经发布,就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再加上近年来从俄罗斯留学归国人员逐渐增多,歌唱的普及使他们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中俄两国的长期友谊,奠定了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基础,尤其是中俄两国达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令双方在经济、文化、传媒、教育等方面的交往更加顺畅。“这次比赛是以语言带动文化交往,中俄友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尹力说,“情动俄罗斯”中的“情”,是“大情”,是中俄两国人民要加深相互认识和了解,加深两国合作关系,期待为世界和平、和谐做出贡献的真情。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俄两国建交60周年。尹力说,值此之际举办大型民间文化活动意义非凡。中俄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是互动的,今年是中国的“俄语年”,明年是俄罗斯的“汉语年”。今年活动的目的是让更多中国人加深对俄罗斯文化、艺术、语言的印象和兴趣。
“情动俄罗斯”是全国性的民间文化活动,参与者是中国最基层的百姓。作为这次大赛的策划者和承办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起到了重要作用。尹力说,国际台是对外宣传的主力军,“主办这类活动我们义不容辞”。同时,国际台还联合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以多媒体传播方式,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事实证明,“情动俄罗斯”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国际台树立了良好口碑。(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