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蒋兆和: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3)
     

  新时期、新画风、新“文人”画

    斗转星移,天经百劫云飞散,换了人间。一个时代转瞬而过,华夏江山历尽风涛,已是艳阳高照春满园。

  1949年10月1日,蒋兆和与百万民众一起,亲自高举着由竹竿擎起的大红旗,行进在欢庆的队伍中,在天安门广场迎来共和国灿烂的曙光。从那时起,蒋兆和变了,他不再彷徨,苦闷;兴奋与激动,希望与喜悦洋溢在他的脸上。10月1日当天,蒋兆和就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画在高丽纸上,继《流民图》之后,又一幅大作产生了。与《流民图》不同的是,以往那灰暗的墨色让位于鲜明的色彩。枯涩的线条变得沉着有力。画中人是工人与农民举起五星红旗,坚定、自信地展望未来的神态。他在画中题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作于1949年10月1日”。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让蒋兆和的作品再一次不同凡响。当亿万农民终于能和平地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他的创作里也放发出泥土的清香,1950年他画了《领到土地证》和《回乡》。当战火燃到鸭绿江边,蒋兆和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妇女和孩子,画了《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两个母亲一条心》和《鸭绿江边》。这些画在当时家喻户晓,在战壕里广为张贴。经历战争煎熬太多的蒋兆和依然关注和平。他把自己幼小的儿子趴在地上抓鸽子时的动态寄予在《小孩与鸽》当中。他画《走向和平》,把自己的心愿奉献给所有的人。和平,对于饱尝苦难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

  中国画能不能表现新时代的生活?是不是只有油画才能表现重大题材?这是当时美术界激烈论争的问题。蒋兆和与学生们的实践验证了他的现代水墨人物画技法能真实地表现现代人物与事件的可能。他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事们一起深入到街道、工厂、乡村,和劳动者同吃同住同劳作,为他们画像、写生。十三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姜茂琴,北京钢厂化验员陈培跟,还有大名鼎鼎的劳模倪志福等等,都在蒋兆和笔下绽放光彩。新时代里,走进蒋兆和画室的已经不是卖报童、卖花女……而是天真的少先队员,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和健壮的工人与农民。

  50年代初,根据周恩来总理“画历史人物,找蒋兆和”的批示,当时中国科学院的负责人郭沫若便请蒋兆和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画像。蒋兆和运用现代人物的表现手法,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血肉风骨。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四大古代科学家的形象一经推出,立刻印成邮票、招贴画。从国内的教科书进入大不列颠的百科全书,四位古代科学家的形象从此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蒋兆和历史人物的肖像画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他借古人“意籍真情”抒发情怀,将写实与写意,现实与意境融入更加简练奔放的厚重笔法之中。《杜甫像》、《曹操像》、《屈原》、《曹雪芹像》、《文天祥像》等历史人物肖像画成为蒋兆和晚年对中国水墨人物画表现技法的又一次突破。而《太白沉思》、《东坡与朱竹》、《酒仙图》、《庄子观鱼》……的出现,标志着七、八十年代的蒋兆和用尽一生的精力,终于完成了现代水墨人物画从晾制“苦茶”到酿造“美酒”的过程,在悲剧中品味人性的美,在思索中品味人生的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经由蒋兆和“否定之否定”,最终又以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文人”画到达新的高度。

  现代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创建

  建国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蒋兆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美术教学中,以变革的精神引领后生在“为人生而艺术”的路上前行。他会将学生请到家中手把手的教导,其中就有蒙族小伙齐.巴雅尔、农民子弟马振声、刻苦自学的王明明、书生气十足的纪清远……在教学中,蒋兆和反复强调人物塑造要从结构出发,坚持“以形写神”为造型基础。他非常欣赏学文史出身的范曾那股刻苦读书的精神,曾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一辈子不画画没关系,但不能不读书”。学生卢沉面对“怎么变形”的问题好生困惑,他解释“不在变形不变形,只要是美的”。而当他看到学生只是从皴擦、渲染的表象中理解现代水墨人物的技法,则不无担忧地说“不要像我”。他最期望,也是最早预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

  处境艰难的六十年代末,蒋兆和还是固守着对艺术的那份执着,在“红、光、亮,高、大、全”禁锢了学生们的头脑,只能画油画和宣传画的年代里,年近“古稀”的他会浑然忘却被批判的危险,登上二层楼高的画架,亲自手持画笔做示范,学生们惊叹“您还能画油画?”他毫无顾忌地指导学生们要借鉴法国印象派的点彩技法和他们对色彩的认识与贡献,令在场的学生们即惊诧又敬佩。

  改革开放之初,蒋兆和站在新落成的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那幅画着裸体姑娘的壁画前多次称“好”。蒋兆和始终是以一个博大学人的胸怀看待中国的艺术,看待西方的艺术,看待未来的艺术。在他从教的五十年间,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几十年来,已是桃李芬芳,更多的艺术家走上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道路。蒋兆和曾把美好的心愿寄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画作当中。方增先抱着同样的感悟,画出了《粒粒皆辛苦》……“笔墨当随时代”,李斛和他的《关汉卿》出现了、黄胄和他的《洪荒风雪》出现了,还有马振声的《陆游》、杨力舟的《太行丰碑》……范曾则秉承先生借古喻今的现实主义精神,将“八大”笔墨之魂,融入他的《庄周梦蝶》等一系列大作之中。

  此次蒋兆和诞辰105周年之际,中国美术界首次将“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作为专项画种,首次将“民生”作为专题的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了帷幕。76名老中青画家创作的78幅作品与《流民图》一同隆重展出。现代水墨人物画这“根生命的树子”,在艺术的园地里已是层林尽染,蔚然成风。

[上一页] [1] [2] [3]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