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下的收购行动
张国华2009年初采取收购行动的时候正是木材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当时人人自危,岂敢有过多的非分之想。而张总却看中了这家公司的良好资质和公司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尤其是这个品牌早已经过了OLB和FSC国际质量标准的认证。利用这个品牌来销售由中国人经营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要比用自己的品牌打入欧洲有更大的便利吗?
但是,他所面对的毕竟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他真的是吃了豹子胆了吗?其实张国华心里是有数的。根据自己在加蓬的经验,他早已看到普利索罗尔公司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他认为,普利索罗尔公司的主要症结在于,该公司从非洲购买的奥库梅原木和单板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质量很差。只要优化供货来源,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就能在占重要地位的欧洲市场上重整旗鼓。对张国华来讲,普利索罗尔公司无疑是一个机遇:以优越的价格同时收购法国的三家工厂、一个商业网络及其加蓬的业务,不但能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还能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用高品质的产品吸引法国、欧洲乃至非洲和中东的客户。
一个收购普利索罗尔公司的大胆决定就这样作出了。然而,有勇无谋不成。他面对的毕竟是一些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有法国舆论对中国公司的成见。一些人不相信中国人能使这家公司起死回生,甚至怀疑中方会很快关闭工厂,仅留下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和设备或是将工厂迁往他处。面对强大的压力,张国华果断选择了法国最大的商务律师事务所--基德律师事务所协助收购。这家律师事务所在政、商两界知名度极高。这为收购计划的成功增添了信誉保障。该事务所的白森先生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律师。他为实现中方收购奔走于法院、政府、议会、工会、媒体之间,详尽解释中方收购意图和收购方案,争取舆论的支持。他还协助诚信公司起草了长达200页的收购意向书,供法官和破产管理人审读,以证明中国公司的收购能力。张国华也主动与法国各界人士交往接触,答疑解惑。针对一些人的疑虑,张国华斩钉截铁地说:“中方企业保证绝不将生产线和设备迁移国外,保证三年内绝不解雇一个职工。此外还会想方设法创造就业机会,谋求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在森林开发中也会遵守相关法规,确保非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家应当信任中国企业,应当对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一视同仁。时代不同了,既然法国企业可以去中国投资,也应当接受中国企业来法国发展。”由于各方面工作十分到位,张国华终以合理的报价和令人满意的劳资方案取得了收购行动的成功。诚信公司也因此成为第一家收购法国公司的中国民营企业。
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收购工作完成后,张国华马不停蹄地在加蓬和法国之间奔忙。他要用企业振兴的事实告诉所有的西方人,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外国人做不了的我们依然能做!。面对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和其管理工作中的种种弊端,张国华首先就想到的就是要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此,他制定出了雄心勃勃的重振企业计划:对普利索罗尔公司实施必要的机构重组;尽快优化普利索罗尔公司的原料供应;开辟融资新渠道;在欧洲寻找新销路,带来新的国际客户,尤其是诚信公司在非洲和中东的客户;尽快重新启动因资金不足而放弃的贸易活动;研发新产品,跳出单一生产奥库梅胶合板的模式;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他还提出“新产品、新市场、新思维、新作风、新形象、新制度、新理念”的口号,决心用一种全新的企业发展模式带动原班人马走出老的经营框架,创造企业、社会和员工的三赢局面。
令人欣慰的是,世界木材市场已经提前回暖了。作为胶合板的主要原料的奥库梅木的价格已经回升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而海运费的价格同2006年时相比便宜了近一半。这样的一种商情使人对普利索罗尔-欧洲公司的前途更加抱有信心。不过,对于这家百年老企业的新主人来说,新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任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