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天覆地看浦东
2009年08月27日 16: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拍上海”
夏日里一个灯火璀璨的夜晚,我陪同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研究生院同学,乘坐游轮沿着黄浦江观赏那“上海永不落幕的经典景观”。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平时对本地美景常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次同学聚会,反倒有机会让我暂时抽离忙碌的生活状态,重温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父亲离开家乡来上海读大学,随后哥哥们和我相继出生,一家五口开始了地道的上海普通市民的生活。
那时我们全家住在浦西,大片大片的农田就包围在居民区四周,屋后的河水中能钓到鲫鱼,每家楼前还有那么一小片十几二十多平方米的自留地,那是童年美好而真实的记忆。
1951年4月,中央正式批准浦东升格为乙等县建置,1958年年底浦东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正式进入了上海的行政地界。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在人口密度相对不那么饱和,交通条件不那么完善,物质生活相当匮乏的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绝大部分上海人的选择。
记得20世纪70年代,我们去浦东需要到十六铺码头搭乘黄浦江摆渡船,从家中赶到码头,需用近1个小时,到码头后需等船,过了江后,还得找少得可怜的公交车,这样到浦东某地办个事情,就得在路上辗转往返地折腾,消耗的时间非常多。更何况过江摆渡船每天晚间停驶,所以去浦东要当天来回就得赶时间。
当时浦东拥有的只是陈旧的平房和大量的农田,陆家嘴地区有条路叫烂泥渡路,每逢暴雨就水漫金山;而许多油罐、危险品仓库都放在浦东;浦东唯一的5层建筑还是民国初年的一处私人旧居。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开发建设的帷幕从此正式拉开。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