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农场 | 福建华侨农场 | 广西华侨农场 | 云南华侨农场
海南华侨农场 | 江西华侨农场 | 吉林华侨农场
 
    




完善的医疗服务




农场成立了老人协会




农场职工向灾区捐款捐物




农场双拥活动

现状概况

1、位置和范围
  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东北,三秀山南麓,东邻竹坝水库和五显钓鱼台,西至五显镇明溪村,南邻五显镇军村,北至铁钻山,距同安城约10公里。全区总用地面积7.84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
  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区年平均气温21℃,平均最高气温25.5℃,最低气温17.6℃,无霜期326天以上;年日照时数为2124.4小时,日照率达48﹪;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其次是东南风和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1600毫米之间。
  区内地势北部较高,南部较为平坦,(最高点海拔816米,最低点为20.6米)。整个地貌从北到南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四种类型组成。低山、高丘被自然的常绿针叶林、小灌木林所覆盖,低丘为茶园和果园(杨梅、柑桔等),台地则以农田耕地、果林(龙眼、荔枝)和场镇建设用地为主。

3、土地利用现状
  开发区现状土地面积7.84平方公里,主要由场内建设用地(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农业生产用地(耕地、果林)和自然山林地三部分组成。
  现状:7个自然村散布于区内,其中4个(新村、上寮、四房山、凤梨山)为归侨居住点,3个(竹坝、下庄、刘厝)为原住村民自然村,竹坝村面积最大。原农场设场部一座,中、小学各一所。开发区内另有一些原场办工业企业,以竹坝酒厂为主导,效益尚好。
  农业生产用地由耕地和果林组成。耕地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花生、甘蔗、蔬菜等经济作物为辅。果树品种有龙眼、荔枝、蕃石榴、茶、柑桔、杨梅等,其中龙眼种植面积最大。

4、市政设施现状
  从开发区新村到同安城区的现状道路长约10公里,水泥路面宽7.5米,是开发区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并有公交车通达。此外对外交通东南可达新圩、马巷,西面可至汀溪镇,西南可抵五显镇,均已铺设标准水泥路。区内有初步完善的道路网,并在主要干道上架设路灯。区内水资源比较丰富,汀溪水库灌溉渠流经区内长达3公里,另有二条溪流由北向南从中部和东部流过;海拔95米处的石垄水库,蓄水量可达102万立方米,是农场的饮用水源,并配套有1000吨/日的自来水厂和180千瓦的小型水电站。上寮村建有变电站和自备发电机组。新村建有1800门的通讯机房和燃气供应站。此外,开发区东侧紧邻属同安区管理的竹坝水库,占地面积约1500亩,最高蓄水量873万立方米。

5、经济发展和人口现状
  96年全场工农业总产值约1000万元,是1987年的4.5倍,其中工业产值150万元,农业产值850万元;96年抽样人均年收入3372元。全场人口2236人,共765户,其中归侨人数约1100人。人口密度285人/平方公里。

 

6、现状评价
  ①开发区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现人均耕地1.23亩,在福建沿海地区堪称"人少地多",除耕地外,还有1000多亩果园,倡导"二高一优"特色农业。  ②由于历史原因,居民点建筑质量、生活环境和景观面貌有待改善。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方能满足未来全面开发建设的需要。
  ③区内现状工业规模小,档次不高。工业发展应加强与农业产品的配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到特色化、生态化。
  ④利用侨胞特有的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拓展开发区对外联系,筑巢引凤。


风景资源现状

1、周边旅游资源及环境
  同安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经过这几年的发掘整理和景点建设,基本形成了"二点带一线"的景区格局。
  一点是以梵天寺为主景的城区景区,包括散布于城区内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梵天寺、芦山堂、孔庙、文笔塔等,规划中的梅山--大轮山观光游览区,以文物古迹旅游为特色。
  另一点是北山寺景区,位于大同镇东北约12公里的北山,主要景点有祭祀"八闽人祖"王审知的北山宫、广利庙和北山瀑布"十二龙潭",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据了解每到农历二月十四,就有数万人到北山寺进行宗教活动。
  竹坝开发区正好位于两点连接的线上,靠近北山寺景区,紧邻竹坝水库和五显钓鱼城等景点,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自然景观资源
  ①山景:区内自然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至816米,低至20.6米。居高远眺,周边山体连绵不断,起伏有致,绿色遍野,远至波光粼粼的海面。
  ②水景:石垄、竹坝两水库各具风姿。石垄水库位于山半腰,宁静秀丽,以水土保育和观赏为主;竹坝水库与开发区紧邻,水面开阔,亲切宜人,可适量开发水上活动内容。汀溪水库灌溉渠从西向东流径区域内长达3公里,白石溪顺着山势由北向南,纵横交错,互相辉映。
  ③植被:区内植被茂密,低山和高丘为常绿针叶林和小灌木林,低丘被茶园、果园(杨梅、柑桔等)所覆盖;台地为农田和果林,居民点散落于绿林丛中,呈现美丽的乡林田园风光。

3、人文景观资源
  从1959年迎接印尼华侨回国,省委、省政府创办竹坝华侨农场到1978年越南侨民回国,二十年间,竹坝农场共安置来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8个国家的归侨两千多人。
  归国华侨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在海外侨胞的支援下,通过辛勤劳动、艰难创业,使农场建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部创业史足以作为对游客、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资料;从不同国度归来的侨民带回了各国的民俗风情、特色饮食;据统计,农场归侨约有三万名亲属在海外,遍及13个国家,每年约有500-600人回场探亲。

4、景观资源评价
  综上所述,竹坝的风景资源特点可概括为:茂密的天然植被,独特的地形地貌,美丽的湖光山水,怡人的田园风光,独特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