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打“卡通”牌探索突破华文教育瓶颈新路

2005年7月6日

hwjy.jpg

    
    ——访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中栋
    
    本报记者 唐伟杰
    
    去年岁末,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打出了“师资”、“卡通”两张牌着力于推动华文教育和弘扬中华文化。在“海外华文师资培养计划”有条不紊展开的同时,“华文教育卡通工程”的论证工作也于近日展开了。
    
    5月25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华文教育卡通工程论证会”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举行。作为主办方代表之一,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中栋在会议期间跟记者谈起这张“卡通牌”。
    
    他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中华文化日益受到世界关注,海外兴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海外侨胞也希望下一代多了解中华文化,这就使华文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显著。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瓶颈”:除了华文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以外,同时,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学习汉语时,出现了认知困难的问题。
    
    据周中栋介绍,在海外中文学校里,进入初级班学习的人还比较多,但是能够坚持下来到高级班进行深入学习的人不多。汉字跟拼音文字相差很大,汉语跟华裔青少年所习惯的语言环境、认知环境差别很大。“很多海外华裔青少年认为汉语太难学。”周中栋说,“因此,怎样解决他们的认知困难,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轻松地学习汉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问题。”
    
    “改变教学方式是其中的关键。” 周中栋说,传统的做法是采取情景教学等一些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但这受到时间地点以及教师水平的限制。如果借重计算机技术,运用卡通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编成故事,寓教于乐,有助于克服他们认知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心理障碍。“按照教育学的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要是对一件事物有了兴趣,就有了认知它的内在动力。每个孩子从小都喜欢看卡通、看漫画。汉语教学融入卡通、漫画,这种形式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的特点,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汉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
    
    周中栋说,现在国家大力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要把它作为一个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面向青少年普及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途径,在这种形势下,“华文教育卡通工程”把卡通和华文教育相结合,既借助技术手段,同时又注重华文教育的特点,探索一种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和海外华裔青少年认知心理的模式,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华文教育卡通精品,有助于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华文教育卡通工程”目前还在论证筹备阶段,据周中栋介绍,该项目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除海内外热心弘扬中华文化的人们热心捐助外,还将摸索着把华文教育卡通片按照卡通产业开发的模式来运作,把华文教育卡通片及其衍生产品推向海内外市场,在把它推广到所有非汉语环境中所有想学习汉语、喜欢中华文化的人们当中去的同时,也能积累到一定的资金,推动工程的进展。
    
    周中栋最后说,我们希望用这种创新的方式,为解决海外华文教育一些难点问题作一些积极的探索,争取用一种新的华文教育的卡通方式,为海外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创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性的工程。

 

    


 

 
·打“卡通”牌探索突破华文教育瓶颈新路 (7-6)
·华侨大学毕业典礼欢送4000余毕业生 (7-6)
·泰国客属梅州总会召开中国语文教育会议 (7-6)
·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捐建华校教学大楼 (7-6)
·洋博士迷上中国方言 学习汉字翻烂词典 (7-6)
更多...
 
·不是输掉了汉语,而是输给了考试 
·中日合作建立“立命馆孔子学院” 
·面对母语,大学生缘何成“老外”? 
·说说“汉语热” 
·世界汉语大会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