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面对母语,大学生缘何成“老外”?

    
    面对汉语言文字比赛,外国留学生竟成了“中国通”,而中国大学生竟成“老外”,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反思与忧虑。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语言越来越匮乏,汉语素养不高,有很多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很差。很多大学生写封家书或情书是错字连篇,表达不清。而至于理科生写文章“一逗到底”,文秘毕业生不会写公文,医学毕业生写不明白病理……
    
    那么,面对母语,中国大学生缘何不敌老外,成了汉语“老外”?笔者还是引用专家的观点吧!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齐森华教授归咎于大学语文教育今天被边缘化。一是大学语文未被教育部列入公共必修课,高校开课处于无序状态,随意性大,一些理工、医学、专科院校干脆不开;二是受“轻母语、重外语”的环境影响,高考时,语文在中学还能与外语平起平坐,但到大学迅速萎缩,加上升学、求职、晋职中外语是硬杠杠,所以学生将精力投入到了外语上。三是高校办学理念越发功利性,课程设置趋向实用化,热衷于好处看得见、用得上的课程。汉语自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目前,汉语言文化出现边缘化危险,对此,王蒙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曾说:我们的母语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母语保卫战”。这样的观点并非杞人忧天。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而且还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乡愁和民族“记忆”。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民族凝聚力。
    
    如今,在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中国大学生不敌外国留学生,这是一种羞耻,但更是一种鞭挞与激励,希望它能引起国人的反省与深思,催人奋进,并且有必要对现行母语教育的理念、内容、途径等进行认真审视。(惠铭生/新京报)
    
    
    

 

 
·印尼教育部长欢送中国志愿者教师回国 (6-29)
·文莱中华中学“华文周嘉年华”开幕 (6-29)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汉语之夜活动 (6-29)
·“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创办名校之路 (6-29)
·中日合作建立“立命馆孔子学院” (6-29)
更多...
 
·不是输掉了汉语,而是输给了考试 
·中日合作建立“立命馆孔子学院” 
·面对母语,大学生缘何成“老外”? 
·说说“汉语热” 
·世界汉语大会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