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着力培养对外汉语教育“生力军”
华声报讯:今年,作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定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的受欢迎程度超了大多数人的预想。 据新华网消息,该硕士生导师宗世海博士说:“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超过了360人,而我们只招55名,他们中报考对外汉语及华文教育方向的占绝大多数。9月份起,我要带13名硕士生,现在是忙得不可开交。” 暨南大学校园内的这股“对外汉语热”只是全球正在掀起的“汉语热”的一个投影。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地区,人们甚至提出了“汉语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 然而,在“汉语热”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匮乏的“教师荒”也越来越突出。有关专家估算,仅印尼一个地区,汉语教师的缺口就达到2万人以上。宗世海回顾自己在东南亚地区调查的结果说,由于汉语教师供求矛盾突出,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当老师去教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 “有人认为只要会说汉语就能进行汉语对外教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深的学问。”宗世海说。“有的国家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有的国家是用当地语言和汉语进行双语教学,还有一些地区将汉语当作自己的母语来教学。如何满足这些国家和地区间的不同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也要求我们建设起更加系统、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体系。”“” 事实上,从1950年7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开始,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才真正有了长足的进步。 来自教育部门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国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专业大多是从汉语这个大专业中分离出来的。包括北京语言学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在内的多所著名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一些大学还建立了对外汉语的本科专业教育。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就是其中一所,该校不但有对外汉语教育的本科专业,还拥有这个专业的硕士授予权,现在正在申请博士的授予权。宗世海说,暨大华文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系的学生必须学习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接受中国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基本训练。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华文教育专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言语交际等专业课程。此外,华文学院还开设了不少中国文化选修课,如“中国画基础”“中国武术”、“中国民俗”、“中国礼仪”、“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古典诗词的鉴赏”等。宗世海说,这些课程不但能提高了学生们对外汉语教授技能,更为他们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的文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努力前行的不止暨南大学大学一家。为了使对外汉语教师的队伍更加规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初步制定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正式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可参加国家的考核审定,合格者颁发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证明其教学能力和水平。时至今日,这项制度经过补充和完善,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4年中国教育部开始的“汉语桥工程”就提出,到2007年要国内外获得《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的总人数达到1万人;派出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各类教师达到5000人;培训海外汉语教师达到1.2万人。 尚在学校学习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乐观。刚刚结束为期一年的实践课程、从印尼返回国内的暨大华文学院本科生李辉说:“现在学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多。同前几年完全不同了,这个专业不仅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能让我们为汉语在世界上的推广做出贡献,这让我们感到骄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