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热延烧 外国人抢登陆
华声报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官方的大力推动,“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国延烧,学中文成为一种时髦和流行,到中国学中文的人数更是成倍增长。许多外国人选择到中国学中文,并借机了解中国情况,累积“中国经验”,作为未来工作的重要资历。 据美国世界日报消息,中国官方统计,1996年在中国学中文的外国留学生有41200人,2002年增加到85800人,2004年则达40万人。中国于1990年正式实施“汉语托福”考试,推出时报考者寥寥无几,到2004年时,报考人数已超过10万人。 目前,日本和南韩是学中文人数最多的国家,日本约200万人在学中文。日本和南韩学生也是到中国学中文人数最多的;其次是东南亚地区,学中文者达160万人。 在欧洲,法国有近三万人学中文,居欧洲首位;德国则于2004年首次将中文纳入一些地区中学会考的科目。在美国,中文已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来自南韩的赵廷元,在北京学习一年中文后,现在是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谈及到中国学中文和上学的目的,他直率地表示,为了找工作更具优势和竞争力。他说,现在中国和南韩的政治、经贸关系十分密切,很多南韩企业到北京投资,有了“北京经验”,更容易找到工作,许多在大陆的南韩企业喜欢用在中国留学的南韩人,所以,到北京留学、学中文,有很多优势。 找工作的优势或因工作因素到北京学中文,似乎是在北京学中文的老外们共同的现象。来自日本的记者松村圭,在北京一家私人学校学中文才一个月;他表示,公司为规划2008年北京奥运的采访工作,派他到北京学中文和生活,他将在北京待三年半,一直到奥运结束。 促使外国人成群结队地到中国学中文的“汉语热”,除了中国经济发展因素外,中国官方在背后推动,也有一定影响。中国官方认为,中文成为世界强势语言,是中国在世界崛起和强大的重要象征,因此不惜以每年两亿元人民币的花费,在全球推广中文。这些举措包括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培训当地汉语老师等,希望通过“汉语战略”,将中文塑造成世界强势语言。 从经济上看,北京相关部门评估,以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几千万来计算,如果每个人的学费为1000元人民币,中文培训市场达到人民币数百亿元的规模,可为中国带来不少的经济收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