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德国:汉语仍称不上“强势语言”

2005年8月1日

    
    华声报讯:华灯初上的柏林,下班人潮行色匆匆。位于市中心的一所语言学校里,11名从9岁到65岁的德国人走进一间教室,等待北京来的李老师为他们上课……如今,像这样的汉语班已遍布德国大小城市。据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参赞刘京辉介绍,目前德国30多所名牌大学都开设了中文专业,共有学生3000多名,与5年前相比,在德国学汉语的人数增加了5倍以上。即使是在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特里尔的大学,学习中文专业的也有80人之多。
    
    据环球时报消息,去年年底,柏林举办了第16届国际语言展览,中国展台前人头攒动。在前来咨询的几千名德国人中,不仅有对中国文化、历史感兴趣的,也有许多人出于经济和就业方面的考虑。德国学生钟情的专业从中文、京剧等人文学科向科技、经济、管理等应用学科转变。柏林大学汉学系老师表示,对一些德国人来说,学习汉语已从纯粹的兴趣过渡到生活的需要。汉语成为人们获得工作及晋升的重要砝码。
    
    在德国汉堡市,政府官员每人都有中文名片;汉堡市政府的官方网站有好几个中文网页;汉堡还是德国惟一有中文街道路牌的城市。德国中文协会主席拉特说,图林根州施内普芬塔尔中学是一所以中文、日文或阿拉伯文作为外文必修课的中学。在这三种外语中,中文最受欢迎,有一半学生都选择中文作为外语必修课。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热”、“汉语热”正在德国持续升温。
    
    不过,在德国“汉语热”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据莱比锡大学汉学系的乔惠芳女士介绍,德国的汉语学习情况出现“金字塔”现象:开始时人多,越到后来人越少,最终能达到高级专业汉语水平的人凤毛麟角。莱比锡大学现在有大约250名学中文的学生,其中每年入学的新生大约50名,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一般只有10名左右。相对于外文的字母,“方块字”是德国学生学习汉语遇到的最大障碍。
    
    同时,德国汉语教师极度匮乏,绝大多数汉语教师都不是编制内公务员,而只是合同制教师,与德国蓬勃发展的汉语教学形势极不相称。为此,柏林自由大学等校的汉学系提出了设立汉语教学师资专业的设想。
    
    很多德国学者认为,现阶段汉语还不能说是“强势语言”,至少汉语还没有成为国际商业通用语言。在德国的大学或中学里,中文的地位仍无法与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相比。现在的“汉语热”只是相对于汉语过去的情况或者日语、阿拉伯语在德国的情况来说的。德国汉语教学协会会长柯彼德教授指出,一种语言能不能成为“强势语言”,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是国家实力。如果在德国的每个州都有几家中国大企业,会不会汉语将直接影响到普通德国人前程,汉语就会很快在德国成为一种强势外语。其次是文化、思想和科技上的影响。假如有一天,人们要想在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与发展,必须要查阅相关的中文文献,那么,汉语自然会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此外,还要宣传。语言终归是一种工具,政府的对外语言推广项目会有一定作用。比如,中国目前在国外陆续开设孔子学院,创办这些学院的目的是希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中国“汉语战略”,推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
    

 

 
·世界“汉语热”方兴未艾 (8-1)
·德国:汉语仍称不上“强势语言” (8-1)
·美国:汉语成第二外语,仅次于西班牙语 (8-1)
·印度:汉语掀起第三次语言热潮 (8-1)
·泰国:学汉语成时尚,课本都用简体字 (8-1)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