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赵业华专访:让华文媒体帮助培养华语人才

2005年9月13日

    
    华声报讯:“我在外国生活过,认识到华文的价值和重要。今天我们如果不懂华文,会很吃亏。”《缅甸华报》社长赵业华希望通过这份华文报,让缅甸华人的下一代都懂华文。
    
    这已经是《缅甸华报》连续三次前来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但这次赵业华偕妻子、《缅甸华报》董事长赵曹秀珠亲自前来。途径泰国、广州,在路程上耗费十几个小时,赵业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他可不想在全球“中国热”的风潮里落伍。
    
    赵业华是缅甸第五代华裔,1965年自仰光大学毕业后,前往香港,一呆就是几十年,生活和工作的辛劳使他深刻认识到学会运用华语沟通的必要性,他希望能让更多缅甸华人掌握华语,这也成为他创办华文报纸的初衷。
    
    1992年之后,缅甸政府实施开放政策,赵业华持着香港护照回到缅甸,在克服各种困难后,于1999年创办了缅甸第一份也是现在唯一一份华文报纸。
    
    《缅甸华报》自创刊以来,均以周报方式出版,版面是25公分乘36公分,连封面封底的彩色版,共20页。赵业华说,该报今天的发行量是6000份,除了在缅甸销售之外,华报也发行到中、美、加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由于目前缅甸几乎只有55岁以上的华人可以读懂报纸。《缅甸华报》读者当然以这些上了年纪的华人为主。而在报社内部,赵业华的员工最年轻的为60岁,最长者达到80岁,如何将这份报纸继续传承下去让赵业华很发愁,但他更担心缅甸华裔年轻人对华文的相对陌生。他说,现在缅甸北部有很多缅甸本地人都在学习华文,由于不少中国企业到缅甸投资以及中缅贸易的不断扩大,华语人才的薪水比不懂华语的高一倍。
    
    为此,《缅甸华报》每期专门用两个版刊登华文教育参考资料,受到缅甸华语学校的欢迎。赵业华还在工作之余开设白话(广东话)课程,以低廉的学费教授当地贫困子弟学习华语。
    
    六年时间,他对于缅甸华语教育的发展感到欣慰,“现在缅甸已经有几万名年轻人会读华文。”赵业华希望所有缅甸人都有机会读华文,他不无感慨的说:“其实,今天华文班里考试获头几名的,都是缅甸人和印度人,不是华人。”(中新社/曾嘉)
    

 

 
·蒋天龙:打造美东华文传媒的旗舰 (9-13)
·赵业华专访:让华文媒体帮助培养华语人才 (9-13)
·萧依钊:华文报与华文教育的内在连线 (9-13)
·瑞士华文“传”与“教”相辅相成 (9-13)
·施密冷荣任旅菲临濮总堂华教联谊会新届会长 (9-13)
更多...
 
·推广华文教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重要使命 
·中文列大学预科学分:美众多高中愿开中文课 
·推动华文教育 日本新华侨提案中国人大 
·全球汉语热 对外汉语教师奇缺 
·综述:海外汉学学术研讨渐受关注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