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说中国话的威尼斯商人

2005年10月9日

    
    一踏上威尼斯码头,我的心就“呼”地一热……但见一大片卖各种纪念品的集市横亘在眼前,粉红黄绿,热闹已极,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乐不可支地盘桓留连其间,人人都因亢奋而变成购物狂。而在好多家店铺面前,都挂着一块十分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很大的汉字:
    
    “讲汉语。欢迎使用人民币。谢谢!”
    
    这使我颇感新奇,却也并不非常惊奇。在威尼斯,在罗马,在法、瑞、奥、荷、比、卢等欧洲各国,如今走到哪,都能看到整团整团的中国旅游同胞,碰上了就互相打个热情的招呼;也曾在各国的许多商店里,看到中文的导游手册、画册,排列在各种文字的图书之中,当仁不让地占据着一个靠上面的位置,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里,占据着常任理事国的显赫位置一样。可是这种汉字的牌子,还“欢迎使用人民币”,却是第一次见到——为什么是在你这里呢,威尼斯?
    
    威尼斯,全世界人民无不向往的“水上天堂”!不仅是意大利最美丽的城市,也是其文化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她位于意大利北部,东临一望无际的亚得里亚海,或者准确地说,她就是站在亚得里亚海捧起的118座小岛上面的仙女。这位美丽无与伦比的海的女儿,是由400多座巧夺天工的桥连在一起的,上百万根柱子像最痴情的小伙子,心甘情愿地高举着她,使她成为世界上惟一完全建在水上的城市,已经有15个世纪了。
    
    据传,1810年,当英国大诗人拜伦来到威尼斯时,立即被她绝色的妖娆迷住了,冲口唱道:“她的身姿从碧波中升起,好似被巫师的魔杖击起……”而我觉得,威尼斯就像是被调色板调出来的油画,碧海蓝天,白鸥点点,红房婀娜,绿树拂风,加上数不清色彩的滚滚游客。并且这还是一幅不断动作着的油画:繁忙的码头上,停泊着各种身型、各色浓妆的豪华邮轮、快艇、泊船;迷离的水街中,穿梭着载满欢笑的“贡多拉”小船;古老的小巷里,一间间小店摆满了惑人心魄的艺术品;辉煌的广场内,成百上千的鸽子与成千上万的游客,共处于水洗过一般澄明的蓝天艳阳之下,一起瞻仰著名的圣马克大教堂,一起谛听广场乐队奏出的一支支金曲,一起吮吸着露天咖啡馆飘出的浓浓香气……
    
    只拐了两三个弯儿,我们就来到充满中世纪神秘气息的一条小巷里,被带进一家水晶玻璃制造作坊。要知道,古老的威尼斯并不是靠旅游生存的城市,而是靠航运和制造业,水晶玻璃制造即其“支柱产业”之一。
    
    我信步走进一家工艺品商店。小店收拾得玲珑剔透,满目华彩斑斓的小工艺品,神采飞扬地站、坐、挂在屋中,最有特色的是带有媚气的狂欢节面具、耳环和戒指,最端庄的是水晶材质的贡多拉小船、比塞塔、罗马斗兽场模型,最美丽的是《罗马传说》中的一尊尊白色女神石像,可惜我不知她们的名字。同行的著名雕塑家盛杨先生当然是权威的鉴定家,指着一尊一尺来高的曳裙女神像说:“这个临(摹)得不错,水准相当高。”
    
    这一语惊动了老板娘,还未等我开口,她已经来到我们面前,面带微笑地说:“中国人?你好!”
    
    我惊喜万端,连忙回答:“你好!你会说中国话?”
    
    她夸张地用手势比划着:“一点点,这么少。”然后,取出那尊女神像,伸出三个手指头:“他们,30欧(元),你,25。”
    
    我完全领悟了她的意思,感激地看着她。她已经有些年纪了,大概50岁到60岁,体态发福了,腰身像圆圆的木桶,同样丰腴的脸上绽放着和善的笑容。一双意大利人特有的晶亮的黑眼睛,一头褐色的头发,穿著一件鲜艳的民族花色的长裙,人显得像威尼斯水城那么精神饱满,爽朗利索。
    
    我们很高兴地成交了。老板娘又指着半面墙壁上满挂着的各式各样狂欢节面具,问我们要不要“带回中国?”
    
    整个儿威尼斯,到处都在出售这些大大小小、千变万化、姹紫嫣红的狂欢节面具。这本源于一个主题十分严肃的传说:中世纪封建主义的严酷统治之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得风气之先的威尼斯市民早就厌恶了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于是,狂欢节渐渐成了气候,每年四旬斋前都要举行10天的大狂欢,不分阶级、地位、年龄、性别、职业,都戴起面具,从每个街巷、每座楼房中走出,一起涌向圣马克广场,参加化妆舞会、燃放烟花和大游行。
    
    不过近几十年来,随着当代商业社会的急剧发展,威尼斯狂欢节的主题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渐渐换成了“愚人之归”,即因为威尼斯生活极为不便而且消费很高,致使很多居民都萌生了离开威尼斯的打算,于是每年一度的狂欢节有了更为紧迫的任务:为了凝聚和保存威尼斯精神,挽留和阻止那些想离开的市民。
    
    想不到似乎处处浮华艳彩的威尼斯,内心里还有着这么深重的惆怅。不过我的感觉却愈加美好了——既崇敬昨天的威尼斯人民敢于开历史先河,推动文明进步的气概和睿智,又钦佩他们今天勇于为传统和精神而坚守的执着。我想起了萧伯纳的一段话,把它送给威尼斯正合适:“生活是暂时落到我手上的奇妙的火炬,因此我要让它发出灿烂的光辉,然后再交给未来的一代。”我庄严地买下了两对狂欢节面具耳环,就像完成了一件神圣的历史使命。
    
    老板娘在一连串“谢谢!再见!”声中,把我们送出店门。其实,我还想跟她做更多交流,比如我想问她:今日威尼斯的生活好吗?其历史和文化传统还有哪些保存下来了?年轻人对之是什么态度?他们是更重视赚钱还是更尊崇传统文化?……我还想问:她是跟谁学的中国话?她喜欢中国人吗?她到过中国吗?威尼斯的商人里有很多会说汉语吗?他们喜欢中国游客吗?他们对今日中国有多少了解?……昔日,伟大的莎士比亚写下了永垂史册的《威尼斯商人》,使全世界的人都对威尼斯商人充满了亲切感和好奇心,今天我来了,虽然明明白白自己是不会再见到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了,但也从未想到能碰上会说中国话的威尼斯商人。
    
    告别威尼斯的时候,我又恋恋不舍地在码头集市上转了一圈。在几个挂着中文招牌的店里,又分别买了狂欢节耳环和戒指,用的是人民币。
    
    在迎来国庆的日子里,看着自己不远万里从威尼斯带来的纪念品,我情不自禁又回到了“水上天堂”度过的快乐时光。(来源/浙江日报,作者/韩小蕙)
    

 

 
·说中国话的威尼斯商人 (10-9)
·面向海外青少年“中国知识竞赛”网上开赛 (10-9)
·柬埔寨金边华明初小举行汉字比赛 (10-9)
·美国新州维德中文学校开学礼上献爱心 (10-9)
·美国华夏中校蒙哥马利分校开学 (10-9)
更多...
 
·日本企业对精通中文人才趋之若鹜 
·刘泽彭:中国热为全球华文媒体带来历史机遇 
·推广华文教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重要使命 
·中文列大学预科学分:美众多高中愿开中文课 
·推动华文教育 日本新华侨提案中国人大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