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热,我们如何面对
文/少玉
一个全球范围的“中文热”正在兴起。作为母语的国民,我们应当如何面对?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无与伦比的表现力,严谨的体系以及独特的审美特点。国民应当自觉地树立起捍卫母语纯洁性的意识。在基本普及了计算机的今天,我们要自觉地写好汉字。在英语已经成为求职、升迁的必要敲门砖或者身份标志的时候,我们更应当以正确地使用汉语为荣。不要滥用“粉丝”“好HAPPY啊!”等不三不四的语言来显示自己有学问,污染祖国的语言。 汉语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浓缩着中国的历史,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智能光辉。你看这个“中”字,一条大道贯通国土,昭示着“大一统”的哲学理念。再看这个“华”字,一棵大树繁花似锦,象征着中华民主欣欣向荣的美好理想。“正”字横平竖直揭示了做人的道理。“人”字一撇一捺诠释了互相扶持才能站得起来的人际关系。有些汉字一个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包涵了深邃的意境。有的则充满了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特点等。如“一对明月,完整无缺。落在山下,四分五裂”可打一“崩”字。“一个月长半斤”,可打一“胖”字。“一手拿针,一手拿线”可打一成语“望眼欲穿”。“芳草萋萋鹦鹉洲”可射“青岛”地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历朝历代都有文人雅士制出大量字谜来讽喻时政,寄托理想,娱乐生活。以至字谜成了汉字学的一门专门的学问。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中语言能够像汉语这样形成字谜、对联、书法等专门学问的。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世界将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中国。我们每个国民都应当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外国人了解中国往往都是从具体的中国人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国人都是一张中国的“名片”。我们个人的举止言行往往会给他们留下“中国”的印象。因此,在世界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树立起“我代表中国”的意识。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国家主人翁精神的具体体现。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告诫自己千万别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来。 我们还应当增强汉语的“资源”意识。英国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每年都能够通过“语言出口”换取大量外汇。我们在汲取他们经验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把汉语传播,汉文化传播与旅游结合起来,与开发结合起来,与地方特色建设结合起来。 我们完全可以把“汉语热”的兴起看成是民族复兴的一个前兆,这里蕴涵着许多机会和挑战。在这方面我们有太多的文章可做。要紧的是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这个“意识”,把握好这个机遇。(来源/人民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