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有无必要再搞个“中文能力测评”

2005年4月25日

    
    教育部门宣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不必再与毕业证书挂钩,消息传出,大学生都纷纷叫好。谁知道刚刚为摆脱了英语考试的“枷锁”高兴了几天,就又传出了一个“中文能力测评”的提议。据说建议在大学生中展开“中文能力测评”,分等级评估大学生说、写能力的初衷,是要改变一些大学生“英语水平甚至比中文水平还高”的状况。与此同时,还要推出“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考查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评价标准”。
    
    英语考级“松绑”了,汉语又要考级,难道这就是对母语的重视?说实在的,虽然英语四六级不必与大学毕业证书挂钩了,但欲要读书,先须识字,一名大学生要拥有更便捷的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和世界最新信息的途径,英语还是不能不重视。美国的高校之所以那么重视求学者的托福考试成绩,未必是觉得英语有多么优越,只是人家都用英语交流,你听不明、看不懂,那还来听什么课?读什么书?虽然考高分并不代表英语好,但见不到人,也就只好看看分数了。
    
    汉语就不同了,虽说我们一直都有汉语水平考试(HSK),参加考试的都是母语不是汉语的人。母语就是汉语的学生,有必要参加中文等级考试吗?
    
    一些大学生英语水平甚至比汉语还高?这一引发“中文能力测评”的出发点就很值得怀疑。笔者是中文系毕业,自己觉得英语不错,但自然还是汉语水平高。英文系的学生想必英语水平比我更高,汉语水平比我稍差,但他们的汉语是否差得不如英语?我看未必。而且这种比较并不能说明汉语教育面临危机——英语比汉语好,并不是说汉语就不好;只要汉语不是差得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英语更好一点又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为这就大喊要搞汉语能力测试,好像有点神经过敏。
    
    据说美国的中小学连英文课都没有,理由很简单:英文是母语,其他课程的学习都要用它作为工具,听说读写的能力自然“顺便”就得到了培养。而在中国,由于语文课的存在,我们从小学开始一直就接受着专门的汉语教育和考核,如果说上了10年的语文课、中小学毕业考试都是合格的大学生还要再参加汉语能力测评,那还要语文课和语文考试干什么?
    
    既然大学生的汉语并没有差到说不好话、听不懂课、读不了中国书,那就没有必要像美国高校看重托福那样看重汉语能力。不影响学习和交流,就说明汉语学得不错,若想精益求精,除了像笔者这样的专业人士,也就没那必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因人而异。判定一个人用某种语言交流的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自然看他交流的实效,而不是设定一种考试。用“汉语能力测评”这种教条的办法,来考核在中国社会能够正常交流的中国人,纯属多余。(来源/广州日报)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