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同胞们请用汉语发言吧!

2005年5月26日

    
    在日前举行的财富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演讲。因为笔者对经济问题比较感兴趣,而且近来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再向中国施压,所以非常关注周小川行长的演讲。不过,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在北京举行的财富论坛上,周小川行长用英语发表演讲。笔者虽然学过多年英文,但属于“聋子英语”,所以根本听不懂。
    
    在自感惭愧之余,笔者想问一下:周小川行长为什么一定要用英语发表演讲?难道是财富论坛要求必须用英语发言吗?不可能,不少知名人士不是也用中文发言?
    
    参加财富论坛的有许多人是来自国际的商业巨头、政坛人物,难道是为了他们方便吗?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完全可以做到同声传译,何必非得用英语发言呢?难道以此才能充分显示中国银行领军人物的才能吗?会不会说英语、说得怎样,和银行领军人物的才能应该没有必然的联系吧。
    
    由此笔者想起另外一场盛会,去年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多名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华裔学者采用中英文双语的要求竟然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遭到拒绝。倒是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坚持用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长年生活在美国的丁教授的英语能力毋庸置疑,他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尤其是在目前中国英语崇拜的背景下,我们更为丁教授的勇气而感动。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以共通的语言在共同乡情的基础上凝聚人心,汉语是“华人”这个词汇的内涵,它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音与形,不仅仅是实用层面的沟通方式,它更饱蘸着一种同根同源的情感认同,是一种骨肉相连的文化符号。所以,当我们听到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用流利的中文演讲时,我们倍感亲近。是的,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正是这个文化符号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并且在心灵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在向国际化迈进,需要更多无障碍的对话,但交流绝非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寒暄,而是文化背景和国家实力的对话。向往沟通无限的国人,对汉语应有更多的自尊与自爱——至少在本土,同胞们,应该用汉语发言。(来源/海峡都市报,作者/马国川)
    
    
    

 

 
·打“卡通”牌探索突破华文教育瓶颈新路 (5-26)
·美参议员:促进美中交流 加强中文教育 (5-26)
·新加坡教育部政务部长访问国家汉办 (5-26)
·美国俄州德顿中校开办夏令营 (5-26)
·柬埔寨民生中学举行中文查字典比赛 (5-26)
更多...
 
·中国崛起 汉语走红全球 
·第六届世界华人少年作文比赛结果揭晓 
·中南半岛:缅甸华教呈多元化恢复态势 
·中文成美国热门外语 
·韩国小留学生冰城学汉语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