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图书馆缺乏有深度的华文书
文/何光道 新加坡图书馆给人的印象是,政府十分重视、资讯设备完善、阅读环境雅静、交通十分便捷、服务态度良好、借还手续简便。尤其是最近调整开馆和闭馆时间后,更受到阅读大众的欢迎。 公共图书馆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了解世界、通晓历史的最佳地点,更可视为一所社会大学。我十分喜欢本地的图书馆,它在培养人才、提升公德、传播资讯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经落成,即将对外开放的国家图书馆新大厦,则是广大读者期盼已久的知识宝库,也是国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不过,现有的几处图书馆,虽有大量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所出版的华文书籍,却缺乏有深度的藏书,包括法律、科技、历史、地理、美术等领域。至于介绍中国地理、经济、城市状况的好书,更是少得可怜。更令人不解的是,中国有权威性的或在美、日国家发行量大的报刊,新加坡图书馆里却竟然少之又少。 新加坡政府向来都重视华文,积极鼓励人们从各方面认识中国,也鼓励商家到中国投资。但近年来,对华文的重视已大不如前,反而显得越来越偏重英文,从图书馆的藏书可见其一斑。 其实时代已经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已取得巨大的进展,新加坡人不应该错失目前这个认识中国的机会。所以现在就应该纠正偏差,真正推行华英并重的教育政策,这样才能赶上客观形势的需求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