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菲律宾华教
文/青言 A市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但其中华人众多。市中心有独一无二的华校B一所,历史80载有余。B校发展几经起落,曾经历战乱、地震、台风、洪水,可谓饱经天灾人祸,世道沧桑!虽然一支独秀,但是自从七十年代之后,B校的华文教学就每况愈下,生源日益减少,至今仍没有好转。也正是由于一枝独秀,或许优越感掩盖了教育无方的失落感,B校竟不思革新!近年来,虽有改革之风吹遍千岛菲国,B校就是死死抱住老祖宗的根基,对“改革”二字非常过敏。 B校的羸弱不仅在于华文,它的英文办得也不怎样。一所华文学校之所以能创建完全是仗借当地华人华社几代人的无私资助和用心经营。华文教育本该是华族语言和文化薪火相传的留根工程,B校把教学办得歪歪斜斜、成效难彰,实在有愧华人华社。再者,英文教育在华校中搞不好,也贻害华族子弟,影响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知识积累、素质养成和社会前途。 B校的处境可以说是困窘至极,祇是校方至今仍未醒悟。余思索其不醒悟的原因是没有外界压力。A市仅有它一所华校,B在其中毫无竞争对手,毫无抢生源的威胁存在。B校方如若真这样想那就糟糕了。不知B校是否知道,它的生源大多是流往当地英文教育质量过硬的私立学校。其中还有某所私校在酝酿着通过民间渠道前往中国聘请中文教师,设立中文部,大力操办华文教育。他们看到自己在英文教育上收费比华校低的优势,他们完全有足够的资金,有吸引力也有潜力办好华文教育。 自从菲律宾总统批准高校可以设立中文专业以来,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错,华文教育是华人社会的根基,华人自己办华校的历史够悠久,经验够丰富,但不能老以此自居、自傲或者自我安慰,要知道明智而有远见的某些菲律宾同胞也看到了如今华教面临的困难,前瞻到了办理华文教育的前景,他们在某些方面是有很多优势可以着手办理起华文教育来的。余祇想在此提醒诸位抱着祖宗脚踝而不思进取的同胞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孟老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余认为,生于忧患,而死于不变通!希望菲人兄弟办华教的举动于华人华社是种促动,是种“蝴蝶效应”,更是刺激华文教育走向变革、激活华文教育的“鲶鱼效应”!(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