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遭遇“外热内冷”的尴尬
文/林如萱、张建新 关于汉语,有两个简单而且不争的事实:一是汉语在国外正越来越受到青睐,汉语正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个是汉语在国内长期被忽视被冷落,汉语在运用中面临着简单化、粗糙化的困境。汉语这门儒雅优美的语言何时才能摆脱内外不一的尴尬,实现内外兼修? 世代相传、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汉语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可、所欣赏、所接受。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在美国,中文已经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仅在中国学习中文的美国人就有3000多人,美国已经有2500所学校提出希望开设中文课程,这样在美国本土学习中文的人数将更加庞大。 在法国,中文是中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从1994年到2002年,巴黎学区选择中文的人数增加了170%,2000年到2002年,全法选择中文的学生人数增加了30.28%,2004年则有7,600名学生选修中文。 在蒙古,汉语奥林匹克比赛2004年起成为一项全国性比赛,汉语成为继英语、俄语之后第三种被列入全国性比赛的语言。 在韩国,HSK(汉语水平考试)已经成为许多大企业用人、升职的标准之一。韩国开设中文课程或专业的大学已经从80年代的2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347所,韩国教育部则提出到2007年韩国的中小学将普遍开设汉语课程。(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