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
的毕业仪式 |
|
2004年11月13日,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学生表演狮子舞欢迎来日本进行友好访问的全国工商联代表团 |
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横滨大同学校、横滨中华公立小学校、横滨中华学校)是由孙中山先生首倡,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协助下,在1898年由横滨华侨自己创办、自己经营管理的全日制学校。它的前身叫“横滨大同学校”,当时校长和教师都是从国内聘请的,课程设置和男女同校等都是在海外华侨社会领先的,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所近代华侨学校。
至今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日战争,1945年的美国空军大轰炸,1952年台湾强权政治干扰等重重艰难困苦。在广大爱国侨胞的热情关注和积极支持下,该校几代人前赴后继,始终为在日华侨华人后代传播中华文化,为增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和交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材,造就出了该校的百年辉煌。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在二战后就开始实施汉语普通话教育,并在幼稚部、小学部的基础上增添了初中部,半个多世纪来已培养了2000余名毕业生,他们有的成为华侨华人事业的接班人,有的已融入了日本主流社会,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及友好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20多年来,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教育对象逐渐转变为第三代、第四代华侨以及大陆新移民的子女,纯粹日本人子女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该校自1993年开始实施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着力研究“双语教学”,进一步把中华学校的教育任务明确为:
1、中华学校的学生要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同时学习中日两种语言并可熟练运用,具备较高的交际能力;
2、学生具备日本学校的同等学力,毕业后可纳入日本的教育体系继续深造;
3、中华学校的毕业生要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成为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新型人材,进而为中日两国友好大业做出贡献。
近年来,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激增,目前总共有398名学生,远远超出了校舍的容纳极限,而迫切要求把子女送到中华学校就读的家长与日俱增。但受到校舍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学校无法全部接受报名的学生。为了广大在日华侨华人的长期利益,更好弘扬中华文化,经过学园理事会和横滨华侨总会共同分析与研究,一致决定扩大中华学校的规模,购置新地皮,重建新校舍,完善教学环境,满足多数家长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