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做华教志愿者的日子
文/余燕南 转眼已是2004年3月,我在菲律宾育仁中学的执教工作已近尾声。仿佛昨天还是2003年6月6日,两个小时的飞行如梦幻般地把我带到了菲律宾。从那天起,我的人生又增加了精彩绚丽的一页。 忘不了临行前校长、院长们的叮咛嘱托;忘不了近一年来商总对我们的关怀照顾;忘不了刚踏进育仁那一刻的兴奋与激动;更忘不了在菲律宾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与老师、学生结下的那片温馨真挚的情谊。 初到菲律宾的那几天,我们并没有沉醉在酒店的舒适环境里,也没有流连于充满热带风情的风景名胜,而是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备课、准备试讲,为即将奔赴的工作岗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来到育仁中学的那一天,适逢周末,第一次在异国他乡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日日夜夜倍思亲”的深刻体验。还记得第一次在育仁上课,孩子们的热情开朗令我顾虑全消,主任听课后对我的评价是:生动活泼,教态大方,很有耐心,善于鼓励每一位孩子开口说话。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鼓励。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育仁工作已经三个多月了。我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已很熟悉,和学生也建立起了良好的默契,并形成规范的课堂秩序。学生们对普通话都不再茫然。课堂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教具及与之相得益彰的课堂游戏,总能把孩子们从甜美的梦乡吸引过来,让学生觉得上课学习华文,学说普通话比跟别人聊天或者睡觉更有意思。 学生们常对我说“你爱帮助别人,你是很好的老师;你问同学是否明白,你是很好的老师;我喜欢你,上你的课很开心;希望你能一直教我们到中四;我发现老师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好姐姐……”听着学生们的这些话,我再也不觉得天天备课,改作业,制作教具到深夜是一种负担,我对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也有了新的体会。只有自己真正地走上了讲台,拿起了粉笔,才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一崇高的精神。我很庆幸自己是众多默默耕耘的园丁中的一员。 在工作之余,我帮助学校录制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会话课文磁带,录制了闽南话与普通话相似顺口溜60首,闽南话与普通话相似音三字经1000首,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和同年级老师共同策划并制作了“校教师节专题墙报”,组织排练了中二年级的双周会,为节日的喜庆增添了一丝亮点。经过这半年的训练,学生们获得的成绩让我深感欣慰:我们班的何艺艺同学获得全校中文演讲比赛三等奖;吴思白同学获全校写字比赛第二名;施美园,洪龙宏同学分别获得校作文比赛第二、三名的好成绩。学生们的成绩第一次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辛勤耕耘,也必然快乐收获。 为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也为了让本校的华语教师更真实地接触到第二语言教学法,学校让我开设了一堂示范教学课。从课文的选定、教具的准备到教案的修改、肢体语言的运用,我都做了认真准备,不敢疏忽任何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中文主任、学校的老师以及章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教学和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使我能够轻装上阵,信心百倍地走上讲台,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课上,学生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此起彼伏,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基本能用普通话来自如对答本篇课文的知识点,让听课的老师们深感欣慰。课后,老师们踊跃发言,给了我许多的鼓励和很高的评价。我很开心,因为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为这堂公开课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了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对中国的春节,尤其是对中国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食品--饺子有所了解,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包饺子的集体活动。全班同学踊跃参加,并吸引了众多英文老师到现场观摩。校长主任们还在百忙中抽空亲临活动现场,与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和面、扜皮,探讨如何把饺子包得更漂亮。课后,学生们把他们第一次亲手包的热腾腾、香喷喷的爱心饺子送给全校中文部老师们品尝,获得阵阵好评。大家都一致赞赏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给学生创造会话环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劳动的习惯,而且学生在集体合作过程中体验到了团队精神的意义,共同领略、品尝了丰收的喜悦,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 圣诞节放假两星期,外省的同学回来和我们团聚,我们分享彼此的喜悦和经历。新年的钟声在我们的欢乐中敲响,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是快乐的,但此时我的心底也有了别的牵挂:很久没见到校长主任了,不知道他们都还好吗?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圣诞节的--突然间,我非常想念校长,想念主任以及老师们,还有我那些可爱的学生。几天后,商总分别与我们和校长召开座谈会,校长主任的座谈会一结束,我们便飞奔向会议室,拉着校长和主任的手问候、聊天,仿佛比见到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其实,事实就是如此。身在异乡,学校的校长、主任以及各位老师就是我们的亲人。有快乐,我们愿意与他们分享;工作上有困难,就向校长主任请教;生活上有烦恼不开心的事,他们就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学校的老师们也都真诚地关怀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爱我们。现在我要说育仁就是我们的家,因为她让我感到温暖,她给了我亲情。现在偶尔会想念国内的家,那么回去了以后,我们肯定会时常想念育仁这个家。10年,20年,50年以后,我都会记住我在菲律宾的这个家,这里有我最珍贵、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