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志愿者的生活
文/陈舒忆 危萍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近一年。我们作为福建师范大学首批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将完成为期10个月的教学任务,圆满归国了。归期将至,思乡心切,但同时更有浓浓的不舍之情油然而生。那是对这方工作、生活了10个月的土地的不舍,是对朝夕相处了10个月的朋友的不舍,更是对和我们亲密无间的学生们的不舍。在这短短的10个月里,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浓浓的情谊,还有不可多得的工作和成长的经历。 至今还记得初至学校时的那份惊讶,惊讶于在密三密斯这样一座小城中竟有一所设施如此完善的华文学校。图书馆、计算机室、语音室一应俱全。在一公顷多的土地上,行政教学楼、室外篮球场、室内体育馆、小巧精致的幼儿园等建筑群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进入校园,就像进入一个童真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学校高瞻远瞩,早在1986年就采用联合国承认的汉语拼音、简化汉字进行教学。这是菲律宾第一所与国际接轨,采用汉语拼音、简化汉字教学的学校。能在这样的一所学校工作、学习是一件幸运的事。更幸运的是,我们有一群好同事。在教学上,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使我们可以克服教学上遇到的种种难题,很快进入状态。在生活上,他们处处关心我们,使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的董事们对我们更是关怀备至。在我们到学校之前特地把房间重新装修,购买了新家具,将房间布置得温馨怡人。我们初至学校时,他们还担心我们不习惯这里的伙食,时常送饭送菜,给我们“开小灶”。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董事长们担心我们在异乡孤独寂寞,还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带我们到处走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而今,归期将至,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些不是家人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悉心照顾,体贴关怀,也许我们就无法如此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将永远铭记在心。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看到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只存在于这所学校,而是在许多华校中普遍存在的。当然,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过这些问题了。现在,就说说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两点感受。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3-8岁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机,也就是把握好对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可实际的情况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很不理想。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华文,可直到中四毕业大部份学生所掌握的汉字却不足1000个,甚至更少。简单的造句对部份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学了12年的华文,学生们对学习华文不但没有任何的兴趣,甚至对其产生反感,不愿学习。产生这样的问题的原因很多,除了华语在菲律宾缺乏学习的大环境,实用性不强等因素外,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孩子在接触华文时,没能及时培养他们学习华文的兴趣,没能把握好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可以把教学的主力放在低年级,从孩子接触华文起就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学好华文,并非难事。除此之外,教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使用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的华语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2、督课对华语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对于督课现象并不能一概持否定态度。存在即合理,许多现象证明它有存在的意义。事实上督课是可以在华语教学中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的,关键在于老师是如何督课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抄与背,只会使孩子对华文学习感到厌倦,且简单的抄与背,不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很快就会将内容遗忘,这样的督课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老师在学生所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补缺补漏,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每天两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学生所作的语言操练其实并不够,有些孩子并不能在两个小时内掌握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同时,两个小时的时间内老师传授的知识有限,有些知识的讲解不够详尽。这时,如果督课老师可以针对孩子课堂的不足,加以辅导,并在辅导的同时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故事培养孩子学习华文的兴趣。 10个月的志愿者活动就要结束了。在这10个月里,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收获满满。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商总,没有他们对华文教育的一片热忱,没有他们的慷慨付出,没有他们的不懈努力,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点滴成功。我们难以忘怀初抵菲国,因为SARS被隔离期间,大家给予我们的温暖关怀;我们难以忘怀圣诞假期的马尼拉团聚;我们更难以忘怀前辈的殷殷期盼。这一切都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在这里由衷地向所有关心挚爱我们的人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为海外华文教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感谢你们让我们的青春拥有如此精彩的记忆。(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