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校教师读什么书
文/林炳辉
教师是教书的,还要不要读书?回答是肯定的。教书的人,而且要比一般人读更多的书,尤其是菲华教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不读书,哪来的“一桶水”?但究竟该读什么样的书呢?当前中国大陆提倡的六类书,可供华校教师参考: 一、名人传记;二、教育家的书;三、专业书;四、现代科技书;五、当代文学书;六、学习方法书。 教师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读书正是为了更好地教书。作为教师,不但业务要专,知识更要广博。这“博”,就需要广泛地读书,汲取营养。读教育家的书,直接受到启发,学习其教学经验;读学习方法的书,可指导自己也指导学生学习;读名人传记和现代科技书,可更好地解读课文相应的内容,以名人事迹和现代进步来教育学生。读这些书,无可争议。我们华语教师也确实注意到了。但提到“当代文学书”,有的教师就不以为然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有的人,一接触到文学书,便不屑地认为“无用”,那是“消闲的书”,他们看不到文学书的功效。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当代文学更是当代人现实的反映。多读此类书,不仅仅能提高教师的文学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师了解现代人(包括学生、家长及其它)的心理,进一步感悟生活,可增强自己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收到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商总、晋总、华教中心和校联都十分注意华语教师的培训工作,且内容是十分丰富、扎实的,但比较有意识地组织读书、指导读书,似乎不很明显,是否该把“读书”提到工作议事日程上? 书是先人的总结、生活的结晶和镜子,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有哪一个优秀的人物不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