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井水”、“河水”和“海水”

2004年8月6日

    
    ——海外华人子女中文学校发展的历史与展望
    
    文/美国斯坦福中文学校校长马立平
    
    海外华人子女中文学校,以其发展进程中逐渐纳入的不同潮流,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以粤语中文学校为主体,主要由早期移民来美的广东籍华人及其后代的民间团体兴办,这类粤语学校,虽然声势不大,人数不多,但是细水长流,有增无减,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广东籍华人集聚的地区。
    
    第二阶段大约从60年代中开始,随着台湾大批留学生来美又留下来取得居住权,他们相对集居的社区,国语中文学校应运而生。这些国语中文学校多由受过高等教育并已进入中产阶级的社会活动家创办,并得到台湾侨委会在教材等各方面的支持,发展迅速,声势浩大。仅以加州而言,以台湾背景为主体的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目前有会员学校60余所,学生人数达1.2万名,其中最大的博爱中文学校,1994年学生人数达1382名。而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更有学生1.8万余名。除周末中文课外,还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暑期学生营教师营等等。他们雄心勃勃,努力要打入美国教育主流,不少学校已取得所在学区的学分转换资格。中文能在1994年起被列入美国大学入学SAT外语考试语种之一,固然有种种原因,而这如火入荼的中文学校办学潮则是最重要、最有力的推动力之一。
    
    正当以台湾人士为主体的国语中文学校蓬勃发展之时,90年代初开始由大陆留学生兴办的教授简体字、汉语拼音的中文学校,又在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的潮流中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和前两种以社区为基地的中文学校不同的是,大陆留学生办的中文学校多附设于他们就读的大学,利用大学的人力和场地资源。大陆背景的中文学校,在经济实力和学校规模上无法与台湾背景的中文学校同日而语,但办学人的动机和奉献精神却同样可贵,其文化层次和受教育水平亦不逊色。更有一些多才多艺,在国内就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专家加入中文学校教师行列。据称,以大陆背景中文学校为主的有关协会已有会员学校近百所。随着这些学校的诞生,美国华人子女的中文学校开始了目前粤语国语并存,正体字简体字并存,多种形式并存的第三个阶段。
    
    纵观海外中文学校的现状,有两个显着的特点值得一议。其一,组成这些学校的各股潮流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以上所说的三种类型的中文学校,由三组人群组成,经纬分明。除极少数台湾背景的规模较大的中文学校设有少量粤语班或更少量的简体字班之外,绝大多数学校是单线条的,相互之间鲜有联系和沟通。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现象,固然事出有因,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在美国这个多种族大熔炉里,更显得不合时宜。
    
    其二,无论是粤语中文学校也好,台湾背景或大陆背景的国语中文学校也好,虽然面貌各异,却都有“泛文化”的共同性质。名为中文学校,中文教学效果却多数不尽人意,社交功能远远强于教学功能,甚至如果说它们是某种形式的海外华人社交圈子,似乎也不为过。Y先生C小姐上学的经历和感受,在中文学校的学生中比比皆是。对于上中文学校,家长的热情远远胜于学生的热情。尽管社交功能也是海外中文学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但学校能够吸引学生的地方不在于教学而在于其它,学生上学多年还是对中文有隔膜感,离开注音或拼音符号就无法读中文书,就办学本身而言,绝不能算大功告成。一位在美国办周末中文学校十多年的女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文学校面临的不是存在的问题,而是突破。这个突破,就笔者看来,就应该是教学功能上的突破。而教学上的突破恰恰需要,也必将会导致三股潮流的汇合,井水也好,河水也好,必将要汇合成浩瀚一统的海水。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