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教的是捕鱼方法
文/周慧玲 目前许多学生都认为华文难掌握,现在正是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过去,词语教学是重点,教师上课时不停地解释词义,学生不断地抄笔记。抄笔记、背词义到底有没有好处,看看目前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就知道了。 在问到词义和造句时,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看似语文程度很高。其实,这只说明他们的记忆超强。 曾经有个中三修高级华文的学生年年得B3以上,还要找补习教师。他的补习教师初时以为他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语文而补习,后来才发现,除了词语和造句,他在理解篇章和作文时,就面对困难。 词语教学是成功了吗?是的,学生都能一字不漏地说出词义,也能造句。但不能有信心地阅读报章,可见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词语。 在此建议当局改变考试的方式,华文考试允许学生携带词典或课本入场;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意思维。 如此一来,学生不需要在考试前为了背词语手册而茶饭不思。教师所要指导学生的是捕鱼的方法,而不是把捉来的鱼,硬塞进学生肚里,算是喂饱了他们。 语文程度弱的学生最怕是作文。纵然他们有千言万语,由于不会灵活地把所学过的词语组织成篇,文章便写不出。再加上许多词语懂得说却不会写,文章更变得空洞,毫无色彩。 如果他们在平时掌握好“说”和“听”,华文的词语和语法自然难不倒他们。学生对华文的兴趣可以从他们的信心下手。只要他们多听、多讲,多看,他们就会渐渐地解除对华文的恐惧。 从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他们对华文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去找寻更多有关中华文化的资料。在此,希望中华文化能顺利地交棒给我们的下一代。(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