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先认后写”应从学前儿童开始

2004年11月1日

    
    文/王芳
    
    要进行华文教育改革,探寻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儿童积极而有兴趣地学习华文,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并参照新加坡社会环境而制定其方案。因为教育是树人的百年大计,任何一个政策的正确与否都会使一代人受益或受损,我们的教育方针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最近,新加坡教育部对华文教学提出了“先认后写”教学方案。其实,教育应从基础做起。既然提倡加强母语教育,就应从孩童开始。
    
    为使儿童入小学后顺利地学习华语,3岁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配合华语教学可进行“先认读,不写字”的教育。因为这一时期是儿童对图形的敏感期,而汉字的结构又与图形相似,因此适时地对儿童进行认读汉字的教学,不仅可获得认识汉字的良好效果,还可活化儿童右脑、开发悟性及联想。
    
    不过,这一提法与当前很多幼儿园“书写为先”的做法相左,前者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后者是揠苗助长。幼儿园华文教学应着重在兴趣培养。
    
    小一华文教学应“重阅读,轻书写”
    
    阅读、表达等是语感、语义获得的过程,而书写是记忆的过程,其中也牵涉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语文学习若只读不书写,学生难以认识、记忆,因此书写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活动,但应该注意阅读与书写比例。儿童进入小一学龄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趋于完善,特别是小肌肉群的成熟与手指动作的逐步分化。书写对他们已不造成心理负担。
    
    不过,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应注意儿童从幼儿园学习活动,进入小学正规学习的衔接,此环节非常重要。儿童进入小二时,就应“读写”并重,此时若仍停留在“多读少写”的教学方式中,要谈提高华文水平与中国接轨是不可能的。
    
    至于使用电脑软件书写华文,虽可调节儿童书写压力,但不是好办法,因为用电脑书写汉字不能得到很好的记忆。其实,好的教学法比这种“替代”更重要,前者可使儿童终生受益。
    
    师资的提高与教学课程的调整
    
    教师良好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它关系到儿童华文学习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华文教师的师资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史知识,了解汉字演变过程,同时也培养他们教学的能力与方法,以使他们能灵活地运用“解形释意”法进行教学。试验证明,这种方法能激发儿童认识汉字的兴趣。教师的敬业精神也应加以提倡,学校要尽量确保教师工作的稳定。
    
    再有,中小学教育的科目应该调整,除专门的华文课、品德课外,还应拓展华语授课的科目。可考虑在小一至小三设置一门趣味华文课,其中包括谈话、讲故事、猜谜语、歌唱等。其中故事应注意成语典故的教学,而谈话重在儿童间的交流,目的是培养他们学华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听、说及运用华语的能力。小三至中学,此课可改为集华族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文史”课,以丰富学生文史知识。此科目的教学不在于对学生考核,而在于学生对华族文化的认识及理解。(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