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
文/周聿峨 华文教育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自身的整合。 文化整合 全球化时代必将带来华人的文化整合。“文化整合”作为理解全球化对海外华人影响的一个切入点在于。 一、做好全球人,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之间的发展与协调。 二、作为民族国家(定居国)的国民在参与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与各自国家的发展寻求平衡。 三、保持民族性,进一步明确与凸显海外华人自身文化的特质。也就是说,海外华人所面对的是怎样在民族性、传统性、现代性在全球化所提供的广阔的文化情境中获得更多的对话和更多样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为华人提供了又一次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有望在全球化推动下,演化出更高素质的华人族群。华商网络的扩大发展,强化了华文教育的使用价值与民族亲和价值。华人自身活动的全球化将对华文教育产生很大推动作用。但海外华文教育及海外各地的华文有很大差异,影响着海外华人之间融洽交流。人们很容易简单地认定全球华人属同文同种,应当很容易进行交流合作,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及海外华人早已衍生出不同的意识形态、生活价值体系及语言变体。在全球化进程中,华人要面对这些摩擦,求得调适,使华人之间有个宽容的认识。华文整合 随着华语在全球各地日益通行,它与英语一样,也开始衍生各种区域华语变体。过去属于同文同种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华人,由于近百年来各自不同的历史命运,加上华语与当地通行的汉语方言以及外族语言的融合等因素,富地方色彩并深受当地华人认同的华语变体自然产生。阅读时,汉字繁与简、汉语拼音、注音拼音、自然拼音、不同译音等人为的自我干扰因素,也影响了华文华语在世界范围的推广。这些都说明了华文自身整合的必要。 价值观念整合 在观察和把握全球化态势下的价值冲突的问题上,把全球化单纯看作在国际范围内统一运作的一种经济模式,认为它是一种“单一化”过程,促成并体现为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的文明体系之间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同化”,是非常片面的。全球化所标示的是一种不平等的主体际价值关系。全球化过程的经济实质和阶级实质,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维护其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全球化进程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为参照系。它对海外华人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海外华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在成为“全球人”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的问题。 有学者对新加坡华族青年进行的调查发现,两成多年轻人来世不愿重做华人。这些人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主持这项调查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汉音博士指出,新加坡华族对本身族群的认同感比马来族及印度族都弱。目前新加坡大力提倡华文教育,其意义之一就是对西化的纠正。正如吴作栋总理所说:“因为我们在经济上要能够生存,就必须越来越国际化。然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新加坡的一个构成部分作为中流砥柱,这个部分必须来自新加坡华人,因为他们占大多数。如果他们不能充当支柱和基石,我们的社会就会不断地随时间改变。这会影响新加坡长远的结构,甚至影响我们的生存。”这也是在全球化时代,海内外中华民族应共同关注的问题。海外华文教育历来被认为是海外华人承传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浪潮中,它仍肩负着承传发扬中华文化及价值观的重任。(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