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谈教师的人生观

2004年11月18日

    
    文/焱炎
    
    人生观是个人对人生目的、意义及行为价值的总的观点,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并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于人的个性倾向中。它不仅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而调节着人的行为及其方式。
    
    教师的人生观集中反映在教师对教学工作、学生的态度和具体行为上。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是促进提高教学工作,完成教育任务的先决前提,作为华文教师还担负着文化传薪的光荣历史使命。
    
    教师——这是一个既神圣又伟大的职业。教师像“春风”、“蜡烛”默默奉献精神,以自己崇高的品格、卓越的才识去塑造人类的灵魂,她们体验着让人无限崇敬、爱戴、信任,内心永远充满着自豪。
    
    对自己事业的热爱,树立为自己奋斗的神圣职责,积极向上、努力进取。那么,坚持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自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处为学生学习设想,言教身传,一心扑在教学上,教师的辛勤工作就会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学生的爱戴、同行的尊敬、社会的赞许和支持。
    
    反之,如果教师持消极的人生观,没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那么,必然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在这功利充斥,虚名泛滥的时代下,利令智昏,把教学工作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当成“副业”,对待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动辄向“钱”看,争名夺利,对待学生不是热情爱护、谆谆教诲,用老师应有的感情感化学生、潜移默化逐渐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武断训斥,“满堂灌”应付了事,不是在上课时间,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效率,而是热衷于课外督课,步步为营,争取督课生,获得“额外”收入,看重经济“效益”,忽视教育效果,最终学生学业直落千丈,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同时也受到社会的指责。个别成为教学界“害群之马”,误人子弟,抹黑“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形象。
    
    由此可见,积极的人生观是发展、促进教育事业、文化传薪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教师恪守尽职,敬业从教的重要保证。
    
    华文教育关系着菲华社会的存亡。改革华文教育,提高华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培养教师对教学的浓厚兴趣,树立为教育献身的人生观,是华教前途的保证,文化传薪的前提。改善教师待遇,解决教师出路,有赖社会的积极响应,社会舆论呼吁菲华社会领导机构登高一呼,筹备资金,设立菲华教育基金会,作为改善教师待遇与福利的用途,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全心全意服务于教育界。
    
    作为菲华社会的一份子,身为华文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辛勤不懈的园丁精神,高尚无私的奉献情操,永远让世人崇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