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005年4月5日

    
    文/王海龙
    
    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日记的起点和源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可否认学生的生活却相对单调,他们几乎每天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学生们很少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较宽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尽兴地去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室外活动、社会活动和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的世界精彩起来、丰富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日记源头。
    
    在指导学生写日记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减轻课业负担,变换作业形式。
    
    几年来,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尽量摒弃以往“单一机械式”的抄写,而改之以向多样新颖、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日记倾斜。
    
    二、鼓励写特色日记。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采访日记。我让学生采访妈妈的童年,然后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一写“妈妈的童年”,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
    
    (5)读写结合日记。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在学习了王安石的《梅花》后,让学生在日记中与梅花进行直接对话;在学习了《燕子过海》后,让学生在日记中给经常伤害益鸟的人写封信。这一读写结合日记法的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自然轻松”。
    
    (6)合作日记。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回家独立写日记的老做法,而不时改之以让学生集体写日记的尝试。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在经常变换的座位模式中,进行着“合作日记”。从而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互相学习借鉴、比试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