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周末中文教学所想

2005年4月25日

    
    文/崔巧
    
    1.课堂时间的掌握
    
    课堂时间的安排:作业讲述2-5%,旧课复习25-28%,新课完成70%。
    
    劳与逸合理安排:低年级休息两次(5到10分钟),若2个半小时的课时,最好有5-10分钟的点心时间。
    
    2.课文内容的掌握
    
    只有教完全程,才知各课文之间的连贯性,每一课文的深浅,怎么把握全课本的教法。老师最好不跟班。教两年后再换班,如果想。老师要有书面的学期教程安排。进行教学评估,老师最好做一个学生考试的全班平均分和个人平均分的比较,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老师的爱心,能力,和付出
    
    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谈起学生,如数家珍。了解每一个孩子学习中文的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进步。老师要会观察,注意学生学到什么的时候,上到多久时最容易疲累和分心。
    
    上课要有热情,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尽量不耍老师的威严。教与学气氛融洽,学生始终参与。碰到生动风趣的话题,大家笑成一团,乐在一起。老师不批评学生,而是充满慈爱地鼓励他们。怎么批评和纪律:对小同学,目光停在他/她那儿2秒,对全班,停几秒不讲课或拍拍手几下;对高年级学生同样如此,不到万不得已,不找家长。学生回答问题时,无论对否,老师予以鼓励。
    
    老师的板书,普通话,和讲述:板书工整,至始至终。作业批改字迹端正不草。说话不带地方口音,尽量以中慢速进行。不用低或大或尖嗓门。音调的频率大小和教学效果有直接联系(研究结果和教学体会)。高年级的老师尽量不说重复的话语,以提高话语的份量和减少课堂不应流失的时间。
    
    教学的高明在于能使学生始终对中文学习感兴趣,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开展学习,动脑筋、想问题,不用父母督促而自觉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老师应潜移默化地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明确自己的职责,尊重校方的安排。了解学校实际情况,配合校委会开展学校活动。和家长沟通,但不求多(无论电话还是EMAIL)。有问题及时反映给校长或校方,不随意在课上谈与校方家长意见交流的内容。
    
    4.家长的配合
    
    低年级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学好中文,是老师40%的课上辅导和家长60%课下帮助。高年级家长注意督促孩子的学习,但千万勿用强硬口气。勿和孩子或当孩子面评论老师(只会有弊)。
    
    5.校方的合作
    
    校委会有招聘老师的详细标准。校委会与老师互相尊重理解。安排老师的具体活动,不求多,但要有并求实。一学期两/三次老师会议,交谈教学,传达学校计划和想法,问讯老师需何帮助。
    
    6.祝愿
    
    MSU中文学校注册独立,有其活动经费,有其活动网页。老师用自己的网页工作,布置作业和做其它事情。MSU中文学校学生能坚持读完中文系列。学生学习毛笔书法,学唱优秀的中文少儿老歌曲,学完中文系列后有中文学校发给毕业证并得到其当地就读学校的学分认可,高年级学习怎样欣赏中国文化,包括古诗和现代文学。一句话,祝MSU中文学校欣欣向荣。
    
    7.为何学中文?
    
    和长辈亲人交流,保留祖先语言。
    
    得到高中额外学分和SAT中文好成绩。
    
    中文教育和本地英语教育的结合,可帮助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一个13亿人使用的语言,一个孩子爱戴的父母和想念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日用的语言,那一定是孩子想学会的东西。
    
    中文和英文属不同语系,但有共同规律。学习中文有利孩子了解更多语言体系,使其学起新语言更容易。
    
    在美国多文化的国家里,多学会一种语言,多得到一项本领。在世界社区里,发挥能力。中文使用,体现处处,即使在美国。中国将来是最有发展的地方,学会中文,前途无量。
    
    欣赏中国文化,古今文学,其味无穷,决不少于读一篇沙翁作品。
    
    (来源/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网站)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