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教师的职责

2005年4月26日

    
    (美国)怡韬
    
    去年9月送女儿回国学中文,以她的年龄在国内上大班,好学的她参与了班级内所有的兴趣班,跳舞、弹钢琴、语训、珠心算、画画。春节期间她郑重其事地告诉她的香阿姨:“我不想再去画画班上课了。”开学第一天刚好是星期二,下午4:30到5:30是上学期上画画兴趣班的时间,她紧张得团团转:“怎么办,今天上画画,我不想去了,怎么办?怎么办?”香阿姨安慰她说:“不要紧,这学期我们不学画画了。”她的情绪才稍微安定下来。而对于其它的兴趣班她也是郑重其事地表示愿意继续学下去。
    
    对画画特别感兴趣,不到两岁就开始就在家里墙壁、桌子、椅子、地板胡乱图画的她,学了一个学期兴趣班突然决定不学了,其中的缘由是她经常按照自己的思路画,特别是有次画乌龟,她突发奇想将乌龟的四只脚和乌龟的身子分开,老师当众讥笑她是个连乌龟都画不好的傻瓜。这对自尊心极强、凡是力争第一的她打击太大,她变得非常害怕上画画兴趣班,坚持到一个学期完最后选择放弃。五岁多的小孩没有按照老师规定的标准画出图样,是一种极为创意的画法,老师本应多加鼓励才对,遗憾的是,在老师眼中竟然成为傻瓜弱智的表现。因担心画画变成女儿的思想包袱,这学期不再让她上画画兴趣班,同时鼓励她周末在家里继续胡乱涂画。幸好,她对画画的热情依旧,唯一的排斥是上学校的画画兴趣班。
    
    女儿的事情令我想起短暂教师生涯中的一件事:兄妹俩同一年纪,妹妹在我班上,成绩在年级是数一数二,哥哥在另一个班级,成绩是年级倒数第一。一天,妹妹问我:“班主任,我哥哥想转到我们班来,我妈说这样方便照顾我哥哥的学习。”我说:“可以,请你的父母到学校里把手续弄好就可以了。”哥哥转到我的班级后,我安慰他说,你的成绩不好,没关系,只要你有尽力努力就可以,这次考20分,下次考25分,也表示你有进步。没想到,半个学期后,哥哥决定不念了,我去家访时问他原因,他说:“我成绩太差,怎么努力都念不好书,会扯班级后腿。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位老师,我不想扯我们班的后腿。”
    
    “老师从来没有嫌弃过哪一位同学成绩不好”、“你年纪太小,现在不理解学习的重要,长大了你会后悔的”、“你已经比以前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坚持下去,可以念好书的”,我的规劝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毫无说服力。当时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很显然,我没有任何经验也不懂得使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这位因怕扯班级名次后腿而下定决心退学的学生重返学校。第二天我上完课再去家访劝他返校时,他已经跟他爸爸去外省的机砖厂工作了,留一封信给我。信上说,……他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因学习成绩差一直被老师讥讽为傻瓜、笨蛋,是扯班级后腿的差生,老师也多次在全班人面前嘲笑他的智力有问题,书念的再多也是白念。而且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老师认定他是差生的看法,于是他就破罐子破摔,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信的最后他说,“老师,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骂我,没有讽刺我的老师,我这辈子永远都会记得你这位好老师。”
    
    说来惭愧,我什么也没做,甚至连劝说他返校继续上学都没有成功。在他的眼中却成了一位“最好的老师。”
    
    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本国策。可目前中国整个教育制度陷入了“教师评职称和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升学率和及格率是唯一的标准;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了唯一的途径”这一怪圈内。为了提高升学率和及格率,循规蹈矩、听老师话、用功努力的学生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而那些生性调皮好动、不太听话的学生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特别是一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就一律被归纳到“差生”的行列。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稚嫩的,站在大人的角度来说无关紧要的言语或无心说出的重话,在小孩心里可能会变成难以承受的压力和困扰。不可否认,很多老师在教学方面是敬业的认真的负责任的,但是,对“坏小孩”和“差生”采取批评、讽刺、讥笑、嘲弄的方法,对一个几岁、十来岁的小孩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摧残?他们心里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绝望和恐惧。难道考试的分数,真的要比一个小孩的心灵健康、人格完整更为重要吧?难道抹杀了小孩所有的天性,按照循规蹈矩,听老师话,用功努力的模式来培养小孩,真的要比耐心鼓励小孩发挥特长、让他们自由无忧、健康快乐地成长更重要吗?
    
    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性,或因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模式学习,被老师讥讽为傻瓜弱智的状况在中国中小学并不少见。我在国内曾是一名中学教师,非常理解在国内中小学当教师的辛苦和无奈,面对升学率和及格率的压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在教师的“劝说”或讽刺声中自我放弃中途退学成了流生,根本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而大部分学校为了制造一种“全校没有一个流生”的良好假象,并没有将本校的流生上报到教育局。当教育成了与商业挂钩的行业,教师如何面对抉择将何去何从?我们的后代又将在怎样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其他行业不同,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教师需要崇高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才能真正能够承担的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才能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责。
    
    最后,向真正灵魂工程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2005年4月25日寄自美国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