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在海外也可创造学汉语的小环境

2003年8月11日

    
    华声报讯:孩子生活在加拿大,周围的大环境全是英语。要求孩子同时掌握汉语,就必须为他创造适当的有利于学汉语的小环境,即就是家里的环境。作者叶元凯日前在星星生活上发表文章,谈了他的经验。
    
    首先,父母要坚持对孩子说汉语,要说完整的汉语句子。不要半中半英混着说,例如,“Jack,不要吵啦,stop啦,爸爸please你啦,好不好?”如果现在已经养成这种混杂的习惯,也可以改过来。先用英语讲清意思,再叫孩子听清汉语怎么说,逐步纠正。
    
    其次,发挥爷爷奶奶的作用。老人家懂英语的不多,要求孩子多用汉语和他们交流,逼他们多说汉语。要教育孩子,不要放学回来,说声“Hi”就离开。
    
    第三,建立定时的“每日汇报制”,即把学校里每天的情况用汉语给父母简要讲一讲,如,上了什么课,有什么活动,功课如何,等等。费时不多,促进表达。开始有困难,父母可帮助讲,慢慢就会了。
    
    第四,“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选个适当时间,每天讲一点中国的事,过去的事,老家的事。还可以一边看过去的照片,一边讲,让孩子多提问,多议论。这样做能增加认同感,又提高听力。
    
    第五,家里应该有个中文儿童书架,要随孩子年龄和汉语水平的增长,不断补充新书。要辅导孩子阅读这些书。老大读了,老二读;老大要帮助老二。图书数量起码在50至100本。
    
    第六,学习下象棋、陆战棋,认识棋上的字,懂得其中的关系。将与帅,兵与卒,都代表什么,军长吃师长,工兵挖地雷,这里面中文知识都很多。
    
    第七,背诵唐诗。挑选脍炙人口的诗篇,家长讲解,示范朗读,积少成多。可让孩子在亲朋面前表演,加以鼓励。孩子们之间也可展开比赛。
    
    第八,听录音,看录像。中国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形象生动,可反复使用。
    
    第九,练习写日记。“7点钟起来,洗脸,刷牙,吃早饭……”刚开始,这种流水账式的日记也无妨,慢慢再提高要求。把好的日记寄到老家去,让老人们来信时夸一夸。然后,让孩子写回信。这就是写作能力的练习。
    
    第十,环境布置。汉字书法条幅、对联,日常生活规范的中文图片,中国地图,名人名言,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孩子学习汉语。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