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儿女情事

2005年5月9日

    
    文/刘荒田
    
    在邻州波特兰市居住的故旧来电诉苦,说女儿刚刚从大学毕业,就难以管教,她和一位男子谈恋爱,“电话粥”没日没夜地煲。但为父的一想到未来的快婿是“非我族类”,眉头已经打结;进一步,晓得那男子是某国难民的后裔,更加反感,断不了向女儿施加压力,要她离开他。女儿起而反击:“你从来没和他说过一句话,怎么晓得他人好不好?”父亲词穷,口还硬着:“那地方来的,好到哪里去?”女儿气愤地反驳:“中国人全是好人吗?”我在电话里说,你女儿反驳得好,你在美国住了十多年,怎么还“一刀切”?我对他说,永远要记住,粗暴干涉,和儿女闹翻,亲情断裂,最终的结果是失去亲骨肉。原因有二:一、恋爱中人,都深陷在感情的漩涡,难以听进劝告,尤其是父母这种既浅薄又笼统的负面评论。二、父母的择偶观,含着东方家长制的残渣,和受西方教育、崇尚独立自主的儿女,存在着深刻的隔阂。
    
    所以,我向忧心忡忡的老友提议:顺其自然吧!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女儿真的所遇非人,以后离婚,再嫁就是了。人生既难以有一劳永逸的恋爱,那么,再婚也并非十恶不赦。朋友听了,嘟囔半天。我知道他是不服气的,不放心就是不放心,自家骨肉说撒手不管,容易吗?
    
    至于我自己,躬行实践的是无为而治。25岁的女儿,谈了几次“演习”式的恋爱后,这回终于动真的了,一反过去的扭扭捏捏,向我承认:有了意中人。一天傍晚,把男朋友正式向我作了介绍。仪式在书房中进行,我正在计算机前忙碌,两个年轻人进来,从头到尾是洋式,从交谈到礼仪。我乐呵呵地说笑,连准乘龙快婿的面貌都没看清楚,但马上表示满意。
    
    他们出门“拍拖”,我连忙上网,给女儿发了一封电子信:“能和你的‘达令’认识,我万分高兴。我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待我很有礼貌,尤其重要的是,他是你所选择的,我完全信任你的眼和心。”女儿马上回复了:“十分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最亲爱的爸爸。”
    
    事情到这地步,我仍旧没有丝毫把握,说后代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女儿离家后,不会怀着对我和她妈妈的怨恨;对这抚养她的家,她一定频频回头。(来源/香港大公网)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