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手记——看榜
文/居正 逐行看着榜上的准考证号,我觉得自己的心脏跳得越来越快了,周围的嘈杂、考生家长的欢叫和叹息的声音好象都听不见了。本来,女儿的准考证号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我还是从头一个一个地读了下来:“147、151、159、159、159……”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当我确信这就是自己攥在手里的那张纸片上的号码时,我的心终于静了下来,憋了好久的一口气也终于吐了出来“我的女儿中榜了”。 五年前,大女儿参加中学考试的时候,我的心情并不像现在这样紧张,尽管那时第一天考得也不太理想,但我还是坚信,她是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的。然而,今年小女儿考试就不一样了,我和她都没有太多的信心,平时的成绩、模拟考试的结果,都让我们感到这是在冒险,我想连私塾的老师也绝对没有想到我们今天会去啃这块硬骨头。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心里发凉。 许多家长都知道,日本现行教育有两套不同的模式,公立小学的教育,说得差一点儿就像识字班,小学的老师也多是在所谓英才教育竞争中败下阵来而有很深成见的一群,循着这样的模式,很难期望得到好的高等教育,尽管你的孩子聪明好学,也无济于事。而另一条路,不但要用钱来铺,还会给读小学的子女带来很多精神或肉体的负担。虽然如此,作家长的,特别是作华人家长的,越来越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报考私立中学,走后一条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也无法免俗,自觉不自觉中,又把小女儿送进了私塾。 考私立中学,1月份要先做一个考试演习,再考一个保底的学校,这样就能在2月初向自己的“本命校”冲刺。我的小女儿很争气,保底的学校考得不错,让我们的脑子着实热了好几天。现在仔细想想,“本命校”本来就是拔高,考不上就算了,轻轻松松的有多好。可是一动真格的全不是那么回事。一次名落孙山,再来二次考。早起挤电车赶考,晚上焦急地等发榜,一家人搞得疲惫不堪,精神快到了崩溃的边缘。有人会说既然知道希望不大,还抱那么大的期望干什么?真是不考不知道,那可比自己考大学、考出国生时心跳快出好几倍。 老天不负有心人,最后女儿竟然考上了,让我对她刮目相看,说是运气好也罢、说是临场发挥得好也罢,考试看的是结果,校方想的是如何淘汰人,因此作为考试只能以成败论英雄。 每年的2月,应考生的家庭几多欢乐、几多忧愁,朋友、同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谁的孩子考上了那所学校。孩子的教育真是一条不归路,费多大的力气、花多大的价钱都没有后悔药可买,成功还是失败,孩子成人之后才能够判断。但是,首先,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的能力,给他提供一次挑战自己的机会;另外,体验一次高度的精神紧张的滋味,也未必是什么坏事,没准,对你的孩子来说一生只有这一次。(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