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儿童谈性
社会信息发达,儿童能轻易透过不同媒体获得有关性的讯息,但没有成人的正确指导,儿童可能会被误导或是一知半解,对日后个人成长造成影响。故此父母有责任纠正错误的性观念及性态度。遇到孩子的提问,应以开明坦承的态度协助子女适应成长中的生理、或心理转变,解决他们心中困扰和顾虑。 传媒过分渲染色情的内容来提高销量或收视,而广告为求吸引观众注意,也会突出女性的胸部、臀部。小孩的心智犹如一张白纸,很多家长也忧虑小孩被传媒荼毒,耳濡目染。若非从小教育,好奇的儿童会自行上网或从朋辈口中接收错误的性知识。故此,父母应多加留意子女所见所闻,从旁纠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能力,免受影响。 父母指导 由零开始 性教育并非性开放,而是将正确的知识灌输给下一代,令他们拥有健康的性知识。父母是教授性知识的最适合人选,因为他们是孩子最亲近及信任的人,而且了解子女实际情况及个别需要。 家计会提倡“性教育从零岁开始”,父母应及早开始教导孩子性知识。自孩子懂性,便可配合不同年龄的学习、理解能力和心智发展灌输性知识。因应儿童学习到的科学、生理及身体变化的知识,给予不同程序的教育。父母与幼童一同洗澡是良好的开始,不但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也可藉此让小孩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而且明白身体上与成人的分别。 打破禁忌 性不可耻 传统家庭将“性”话题视为禁忌,面对子女的提问采取逃避态度。但其实性教育是成长中各阶段都需要。父母的责斥批评会令子女误以为性是羞耻的及不可谈论的事。长大后当遇到有关性的困扰时,也不敢找父母帮忙。其实性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涉及不同范畴的知识,父母应以开明坦承的态度教导孩子。 性教育应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进行,最重要是子女从小与父母建立互信的关系,那么子女便会愿意表达心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当家长察觉子女对性存有疑问,也应主动留意子女的转变及是否需要协助,倾谈间要尊重彼此意见。 一些家长在推行性教育时,因为缺乏知识或技巧而感到信心不足,若懂得利用书籍、图片,或从不同媒介中找寻适合的活动和教材等资源,就能使儿童更易于掌握及理解。事实上不少家庭服务机构也提供训练课程、工作坊及研讨会,让家长学习如何向子女教授性知识,亦可让父母们交流教授心得及技巧。 资深社工何月明及梁家驹医生在一个记者会上,均赞同“家计会”是良好的辅助途径,让父母了解如何推行性教育。“家计会”供应多元化的辅助工具,其中一对仿真人体的布公仔——“德德”、“家家”,分别拥有男女的性征及性器官,适合家长进行性教育时使用。“德德”拥有阴茎、阴毛、腋毛;而“家家”则拥有发育的乳房、阴道、阴毛和腋毛,并能诞下婴儿。 “我是从哪里来的?”家长可能曾在公共场所,被孩子问及有关性的问题而感到脸红尴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家长可视乎场合决定实时回答或告诉孩子回家后才解释。但父母若表现得忸怩不安,只会增加子女的好奇心。父母更不应为急于解困而欺瞒小孩,例如说他是从石头里走出来或垃圾堆中捡回家,这样只会把误会加深。 避免小孩乱猜,父母应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诞生,而且正确地解释胎儿是由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成,而且答案应简单易明。 自然反应 无需担心 家长如果担心孩子不明白,何月明提议以反问方法了解子女究竟想知道多少及需要解释到甚么程度。而随着子女日渐长大,简单的答案不再满足他们,父母便要开始进一步详细地讲解。 小孩子对父母的身体或自己的性器官感好奇是自然之事,但有时家长们会显得过分敏感。一位家长说:“我女儿很喜欢看我换衣服,而且爱把头挨近女佣的胸部。”何姑娘认为从小孩的行为,表示她察觉到身体的变化,而且对女性第二性征感好奇。母亲应向女儿解释当女孩子到青春期时,胸部便会开始发育。 父母发现儿子在公众场合时阴茎突然勃起时,或会尴尬非常不知如何是好。梁医生解释出生不久的男婴也会有勃起的反应,但就年幼的儿童而言,大多是没有性意识下的生理反应或需要小便,父母无需过分紧张。 何姑娘提醒父母不要把小孩的行为看成罪恶而加以责备,只要自然地分散他的注意力,一会儿小孩便会忘记,回复正常。 教导儿童 保护自己 社会对儿童预防性侵犯的教育愈来愈关注,父母应尽早向孩子施行性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性侵犯。 但有家长困惑应如何教导女儿界定合适的接触,何姑娘指出教育儿童学懂保护自己,是预防性侵犯的大前提。让小孩明白私处是属于自己的私隐,不可随便将身体的私人部位给别人看或摸,而且他们有权保护身体。就算是认识的亲人,假若孩子对他们亲近的行为感到不舒服,也可勇敢地以礼貌的方式拒绝,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 性教育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而且有助发展正确的性价值观。大部分儿童都渴望父母能为他们解答心中疑团,故此父母担当重要角色,他们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一关。只要父母给予适当的辅导,就能为儿童的性知识打下基础。(来源/香港文汇报,作者/李嘉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