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拆装装巧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登了陶汇章寄自美国的一篇关于在美国教孙子学中文的文章,现推荐给读者。 “一个人是人,两个人是从,三个人是众,众人就是好多好多的人。” “一个木是木,两个木是林,三个木是森,森林里有好多好多的树。” “一个树字,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可分六个字:木、又、寸、权、村、对。” “一个章字,上、中、下、上中、上下、中下,可分六个字:立、日、十、音、辛、早。” 以上是我教孙子学中文时,帮助孩子造的句,也是我们经过多时琢磨、较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孙子10个月时来美国,今年8岁,读一年级。当地没有中文学校,但父母亲关注孩子的中文学习,规定在家里要讲中文,也常帮孩子认、写一些中文字。我和老伴年初探亲来到美国,儿子、媳妇就把教中文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一面整理孩子已经学过的字,全面摸清了底子,一面借助小学课本和识字卡片,继续教点生字。在孩子学到近两百字的时候,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便开始帮助孩子串字连句,从四五个字的短句,到较多字数的长句和复句,目标是逐渐引导孩子自己造句。所造句子由孩子自己抄在习字本上,造句内容以眼前的人和事为主,多少带点日记的性质,但同时也配合学习,用这种方式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后者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单纯性的分析字形。孩子最有兴趣的是本文开头引述的四例。不仅一下子把从、众、林、森等生字都认了、写了;而且对孩子来说,几个比较抽象或不常用的字,如权、辛,也“灌”了进去——当然要作一些解释。如权字,光说权力的权,孩子还不好理解、记不住,我们就进一步举例解释:你爸爸、妈妈开车违规,警察可以罚款;学生考试作弊,教师就可以扣分。这就是警察和教师的权。” 属于这种分析字形的例子,还有如:一个一是一,两个一是二,三个一是三,加一直、一点是玉、主。”“十和口可合成六个字:叶、古、田、由、甲、申”。“又和鸟是鸡,甲和鸟是鸭,我和鸟是鹅。” 二是分析字形和解释字义相结合。一般是学一个生字,就把它和已经学过的熟字联系起来,比较异同。如:熊猫、黑熊、狗熊的熊,是能不能的能字加四点。高粱的粱,和栋梁的梁,就两个点不同:一个下面是米,一个下面是木。气球的气和汽车的汽,不是同一个字,汽是气加三点水。蒲公英的蒲,右下角加个寸字,就是厚薄的薄。菜刀又叫薄刀。 三是结合字形、字义,介绍一些祖国的乡土风物。我们一有机会,就常作这样的联系。如有一次的造句是:细微的微,是微小的微。中国有一种微雕,在小小的石头上,可刻几百几千几万个字。另一次,头一天教孩子写:息杭(人名)的杭,是杭州的杭,和航天飞机的航不一样:一个是木,一个是舟。第二天又接着写:我出生在中国杭州。杭州有一个西湖,很美丽,我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串字连句的好处是,即事即写,即学即用,孩子能够随时检阅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到自己中文底子在增厚,一些想写的事能写了,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减少视中文为畏途的思想压力;也可培养写作习惯和文字组织能力。而使之与辨析字形、字义结合起来,则又可使学习中文收到双倍的功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