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和妈妈们谈孩子学中文

2003年4月14日

    
    华声报讯:《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登的林希寄自德国的文章说,随着海外华文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中文学校来学习。然而在怎样辅导孩子的中文学习上,很多家长却常存在一些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对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普遍存在的问题
    
    1.过早送孩子来学校。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恨不得让孩子4岁就来中文学校学习。却没有想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能适应连续3小时的中文课学习。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听课,还会影响年龄较大的学生学习。而且由于幼小的孩子眼睛和手骨发育还不够成熟,过早在小格子里写字极易造成近视和手腕酸痛,从而使他们原来的学习积极性深受打击,甚至从此害怕上学。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让孩子满6岁时到中文学校比较合适。那时的孩子已开始上德国的小学,熟悉了学校生活,身体各方面条件也已经适应学习的要求。
    
    那么,6岁的孩子的中文学习应该怎么指导呢?我们的建议是: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讲中文,给孩子念儿歌,用字卡教孩子识字。如果孩子有学写字的要求,最好在黑板、沙盘或大张纸上让孩子学写。不要在格子本上写小字。这样孩子能始终保持对中文的兴趣。为将来进中文学校学习做好准备。
    
    工作忙或讲方言的家长自己没有条件,那么在为孩子选择保姆时就应该把讲标准中文作为条件之一。现在有很多来自国内东北地区的小留学生在德国学习,她们中有不少愿帮人带孩子。如果每天或每周有几个小时让她们带孩子玩并和孩子说中文,对孩子以后的中文学习大有好处。
    
    2.急于求成。很多家长一把孩子送进中文学校,就抱着极大的希望。最好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都学到很多内容。在新生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刚宣布下课休息,家长们就涌进了教室,检查孩子学到了几个生字。然后就要孩子写给她们看,全不顾这应该是孩子的休息时间。有时孩子写得不好,还要挨批,弄得孩子眼泪汪汪,下一节课都不想上了。
    
    这种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压力太大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何况老师教学有自己的方案,并不是每堂课都要教多少个生字,有时是复习,如字卡认读,有时是测试,如儿歌朗诵等。不能认为没有教生字就是没有学到东西。3个小时连续的中文课对孩子压力已经够大,(请家长们试想一下自己当初学德语的感觉就知道了),否则普通的中小学为排课表就不用煞费苦心把各种课错开了。所以请家长给孩子足够的课间休息时间,不要在这个时候再给孩子施加压力。
    
    辅导孩子学中文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的是耐心,持之以恒。最忌先急于求成,以后又撒手不管。
    
    建议家长每天花一点时间(15分钟即可)辅导孩子学中文,如听孩子朗读,背诵,或给孩子听写生字。而不要集中在周末搞突击。
    
    先学汉语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有的家长早早把孩子送进中文学校,是为了能在孩子上德国学校之前就学会汉语拼音,以后学德文比较轻松。所以他们总是要求老师先教汉语拼音,多教汉语拼音。认为孩子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以后就可以自己学中文了。
    
    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以字形为主,字音为辅的形、声、意相结合的文字。在海外学习汉字不宜通过拼音启蒙,就是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6岁左右的孩子,整体识记能力很强,也就是说,他们认识汉字或拼音都是用摄像式的方法逐个刻进脑海里的。这是认识汉字的最佳时机。如果在入中文学校以后,让孩子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学习拼音,很少接触汉字。那么当他在德国学校接受了拼音教学以后,就完全习惯了以认读拼音的方法去认读汉字,根本难以接受汉字复杂的字形。以至于再也离不开拼音这个拐棍。这对本来就缺少中文环境的海外中国孩子来说,实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见过太多的中国孩子或外国学生,他们能将注了拼音的课文读得朗朗上口,却完全不知其意。而一旦离开拼音,则无法认识哪怕是刚才在黑板上刚教过的汉字。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字形的敏感性没有在最佳年龄得到开发,以致出现汉字一“搬家”就不认识的情况。
    
    所以如果等到孩子9岁以后才开始学汉字,那就显得太迟了。有些孩子的大脑已经完全被拼音系统占领,汉字对他们简直就是水泼不进,抵触情绪特别强。
    
    有些家长认为国内的孩子也是先学汉语拼音再认汉字的,但他们忽略了国内的孩子是在中文环境中长大的前提,实际上有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已经从路牌,商标,标语,广告等学到了不少汉字,有了认识汉字的基础,更何况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天天和汉字打交道,所以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而海外孩子本来就处于拼音文字的包围中,再不抓住学汉字的最佳时机就实在可惜了。
    
    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新生先直接认汉字,稍后再学拼音比较好。
    
    从长期的效果看,直接认字较多的学生将来在脱离拼音阅读时困难较少,而以拼音为拐棍的学生脱离拼音阅读时简直是过难关,连最简单的字词也完全不知含义。有些学生常在此时退学。
    
    汉语拼音毕竟只是一个学习的辅助工具,有了它,学生今后可以查字典学习中文,可以在电脑上打字和写作。但它并不就是中文,用它来代替汉字还是不行的。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