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华·中国
我们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华夏”、“中华”、“中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是奴隶制的“夏”,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所以中国有“华夏”之称。“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之解,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据《左传》记载,“有利益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这个解释便把“又大又美”上升到一个高精神文化,高物质文明的境界。 确实,中国的礼仪曾给世界文化深远影响,儒家思想、道家理论至今是世界文苑的瑰珍宝;中国服饰也曾影响整个东南亚,“唐装”至今独成一体,世界顶尖级的服装设计师都经常从华服中取得灵感。“华夏”之名真是起得绝佳、绝妙! 周朝时曾将国土称作“中土”,“中土”加上“华夏”,所以中国自古有“中华”之称。此词较后出现在《三国志》,有“游步中华”句。 关于“中国”的称谓,历史更加久远,两三千年前,我国最古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惠此中国”诗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作中提到“中国”的更无法数计。 不过,那时称“中国”有个错误认识,即各少数民族均属东西南北之“偏夷”,“中国”是正宗,指中原一带,同今日中国的概念已大大不同了。(摘自语文教学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