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汉语中的尊卑之别

2005年2月21日

    
    人际交往中该怎么讲话,往往要遵守社会行为的规范。其中,受“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影响,在交往中也要根据不同的身份,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一个最简单的动作——请人喝茶,使用不同的词,就可以看出双方身份地位的差异:招待尊贵客人用“献茶”、“敬茶”;招待一般客人用“请茶”;如果客人的地位、辈分比主人低,就用“倒茶”;平级、平辈之间用“让茶”、“递茶”等等。
    
    今天的社会不再分尊卑贵贱,经常使用的一些敬语更多是用来表示礼貌和对说话对象的尊重。但语言中还保留了“上”和“下”的区别,上对下,呈现支配型的语言特点,说话具有一定的指令性;下对上,呈现被支配的语言特点,说话多一份尊敬、谦恭的语气。在现代汉语里,有些词语的只用于单向的,使用时要加以注意。例如,下级对上级一般用“汇报”“报告”,上级对下级一般用“通报”“传达”。有地位的人与人见面用“召见”、“接见”、“会见”,一般人相遇就用“看见”、“遇见”、“碰见”。“关心”可以用于上对下,也可以用于下对上,但“关怀”只能用于上对下。长幼之间的用词也是不同的,对父母只能用“赡养”、“奉养”,对子女只能用“抚养”、“养育”、“培养”、“教养”。问长者的年龄是“高寿”、“高龄”。
    
    敬称和谦称各用相应词语表示,决不可互换。比如有人问“府上在哪儿?”“令尊可好?”如果回答的人说“府上在紫竹院”“我的令尊很好”,那就会令人捧腹。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