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副宰相王钦若和另一个大臣陈尧叟却暗地里劝真宗逃跑。 宋真宗听了寇准一番话,也壮了胆,决定亲自率兵出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大队人马刚刚到韦城,听到南下辽军兵势强大,一些随从大臣吓坏了,又劝真宗暂时退兵,避一避风头。宋真宗本来很不坚决,一听这些意见,动摇起来,又召见寇准。 宋真宗对寇准说:“大家都说往南方跑好,你看呢?” 寇准严肃地说:“主张南逃的都是懦弱无知的人。现在敌人迫近,人心动荡。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可后退一寸。如果前进,河北各军士气百倍;如果回兵几步,那么全军瓦解,敌人紧紧追赶。陛下想到金陵也去不成了。” 宋真宗听寇准说得义正辞严,没话可说,在寇准、高琼和将士们的催促下,宋真宗才决定动身到澶州去。 这时候,辽军已经三面围住了澶州。宋军在要害的地方设下弩箭。辽军主将萧达兰带了几个骑兵视察地形,正好进入宋军伏弩阵地,弩箭齐发,萧达兰中箭丧了命。 辽军主将一死,萧太后又痛惜又害怕。她又听说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觉得宋朝不好欺负,就有心讲和了。 虽然寇准极力反对,宋朝还是答应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不用说,这笔巨额赔款,长期成为北宋人民额外的沉重负担。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 由于寇准的坚持抗战,到底避免了更大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