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回乡诗”拾粹

    
    刘邦做皇帝后,于公元前195年10月击败异姓王鲸布叛乱, 班师顺道回到故乡沛县(今江苏沛县)。家乡父老设宴款待,酒间,刘邦一边击筑,一边豪吟自作的
    一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仅三句。首句叱咤风云,气势磅礴,表现了刘氏指挥过千军万马而又建立了开国大业的豪壮气魄。一、二句志得意满,神采飞扬,泄露了刘邦由小小亭长,一
    跃而至一国至尊的荣极心态。第三句乐中见忧,慷慨苍凉,透露了刘邦深知创业艰难而守业更难的隐忧。全诗表现了一位于战火中统一天下的历史人物的赫赫气概和豪壮不凡的精神风貌。
    
    唐初诗人宋之问,籍虢州弘农。中进士后,官至考功员外郎,但因谄附张易之和太平公主,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后于逃归途中,曾吟《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进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此诗明白如话,自然朴真。诗中表明了贬地之远和贬居之久,流露了一种回乡途中怯生生的惶恐心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真切动人,如倾肺腑,最能
    引起人的共鸣,因而,此诗久传不衰。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37岁擢进士,累官秘书监,告老回乡时已年逾八旬。他有一首《回乡偶书》,广为传颂。诗云: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吟诗不尚藻彩,不避俗语,无意求工,而时有新意,此诗正是于平淡中见新奇的佳作。诗的后两句尤妙,真率旷达,宛然天成,含蓄隽永,耐人思味。
    
    诗是思想感情的产物,三首诗表现了三种不同的情感气韵。刘邦“荣归”,因而心骄气盛;宋之问“逃归”,故而心怯气懦;贺之章“老归”,所以心平气和。言为心声,诗传神韵,三首诗虽情感不同,风采各异,然都语从心出,情随意转,均为“心灵的活的雕塑”。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