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杨家埠的木板年画

    

杨


    杨家埠素以生产木板年画面著称,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杨家埠的木板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全村出现了永盛、公茂、吉盛、万顺、广盛泰等十几个字号的画店。到清朝咸丰、光绪年间,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传说,明朝后期有位太监回杨家埠探亲,从宫中带回一幅彩绘门神像,乡亲们十分喜欢。当时有个能画善刻的人,巧妙地把它临摹下来,雕成木版,涂色印制,使乡民们也贴上了皇宫的门神像。从此,木版年画在杨家埠逐渐盛行。
    
    杨家埠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多少年来。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它取材于民间生,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地夸张。它利用我国传统的勾线技法,构图对称饮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士气息。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神荼郁垒、秦琼、钟馗等门神肖像,反映了农民寄希望于门神的保护,期求合家安乐,《鹿鹤(六合)同春》、《老寿星》、《猫(耄)蝶(耋)戏牡丹》。反映了人们希图长寿健康的意愿,《金鱼(玉)满堂》、《摇钱树》、《聚宝盆》等。表达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男十忙》、《女十忙》等则是把男子,妇女在十个节气中的活动,概括到一个画面上,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热爱生活的场面。有的年画还寄托着人们肖灾祛祸、安居乐业的。总之,杨家埠木板年画表达了农民们生动复杂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摘自《潍坊工艺网》)
    

杨

 

杨


 

 
·老师谈李光耀:他好学华文而不倦 (5-9)
·纽约领区汉语推广工作势头良好 (5-9)
·马来西亚华总会长吁速解华文师资荒 (5-9)
·美国政府拟激活全面中文教育 (5-9)
·新加坡学生在亚洲双语演讲赛中夺魁 (5-9)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