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崛起在川西的旅游大县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县城距成都45公里,幅员1548平方公里,居成都市20个区县之冠,始置县于唐高宗咸亨二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素有“蜀之望县、山川灵秀”之美誉。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并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和平原三大自然带。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悠久的人文景观铸就了独特的大邑旅游:一是级别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全省重点旅游发展“六朵金花”之一的刘氏庄园,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二是时间跨度大。有起自东汉的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和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也有近年新落成的佛学文化旅游城和新开发的川西唯一集疗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花水湾温泉以及成都地区少有的高山湖泊鸳鸯池。三是旅游品牌多。险山、雪峰、林海、飞瀑、湖泊、温泉、古寺、石窟、庄园、文博等应有尽有。四是距离适度,交通便捷。多数景点离县城10余公里,最远的西岭雪山离县城也只有50公里,离成都95公里,旅游快速通道直达景区。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形成特色规模的“四山”(西岭雪山、雾中山、鹤鸣山、高堂山)“三园”(静惠山公园、西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庄园)“二区”(花水湾温泉疗养旅游度假区、黑水河熊猫自然保护区)“一湖”(烟霞湖)十大风景名胜区。 大邑县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潜力巨大。对此,县委、县政府实施“建设旅游大县,带动经济发展”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1998年,全县通过招商引资投入3亿元,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000万元开发建设西岭雪山鸳鸯池高山滑雪场,计划总投资3.8亿元兴建花水湾温泉公园,投入3051万元加强了县域现代化中等旅游城市的配套建设,一个新兴的旅游大县正在成都平原西部崛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带活了县域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以建设旅游大县为目标,突出特色,抓住重点,走旅游富民强县之路,着力于“五抓”、打好“五张牌”。 一抓宣传,打好“客源牌”。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立足把亮点文章做漂亮,抓住本县被省、市列为旅游发展重点县以及《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刘氏庄园列为全省旅游发展“六朵金花”的机遇,尽快制作一批档次较高、特色明显的大邑旅游VCD光盘、录像带、大邑旅游交通图、大邑风光明信片、旅游画册等宣传资料。 二抓建设,打好“形象牌”。紧紧围绕旅游公路畅通、旅游城市优美、旅游设施配套来抓开发建设,按国际标准建设“两场一园”即鸳鸯池高山滑雪场、顺天狩猎场和花水湾温泉公园,按照现代化旅游城市的定位,高标准、高速度抓好城市建设和旅游集镇建设。投资9000万元加快温泉公园建设,投资2亿元加快高山滑雪场建设。加紧投资1.2亿元的县城至花水湾温泉、西岭雪山55公里的旅游快速通道施工建设,使其早日投入运营。 三抓生态,打好“环境牌”。结合投资8000多万元的国家生态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扎实做好景区退耕还林工作。结合红梅基地、金蜜李基地和杜仲、黄柏、厚朴“三木”林药基地的建设,实施百里旅游公里沿线“绿色长廊”工程,营造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让青山秀水永相伴。 四抓特色,打好“精品牌”。着力把温泉、雪山、森林和庄园文化抓成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旅游拳头品牌。特别是把花水湾温泉和西岭雪山鸳鸯池景点作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抓出特色,独树一帜。 五抓开发,打好“招商牌”。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走经营性开发建设的路子来加快旅游发展的步伐,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引导旅游开发企业搞好资本经营。 眼下,旅游热兴起了大邑的旅游热点,新兴的旅游大县正以其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磁力般地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