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外向型经济
一、2001-2002年常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 (一)常州市工业利用外资概况 近两年来,常州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摆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01年和2002两年新批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11.5亿美元、6.2亿美元,25.6亿美元、9.8亿美元;增长幅度分别为95%、11%,122%、58%。其中工业协议外资分别占82%、85%,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分别为30、76个,其中工业项目分别占86.7%、75%。 (二)全市工业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 1、工业利用外资持续增长 两年来,全市工业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增幅加快。2002年工业协议外资21.76亿美元,增长幅度130%,高于全市协议外资增幅8个百分点。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001年为26个,增幅为62%;2002年为57个,增幅为119%。其中联新芯片封装总投资3亿美元,旺达造纸总投资达2亿美元。 2、投资产业多元发展 常州市外商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上,如纺织印染、化工、机械、轻工、电子原器件等行业。IT产业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如金正电子的电脑投产,新加坡联测集团的芯片封装,此外还有好利软件开发,汉得利的语音处理器等,都充实了常州市新兴电子产业的内涵。 3、专题园区与支柱工业联姻共兴 各开发区积极引进、扶持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支柱产业的配套项目,以龙头项目带动专题园区的建设,提升开发区的产业层次。如东南经济开发区引进了香港雄联印染有限公司,常州农发区和纺织国有资产公司紧密配合,力争通过项目进区和配套发展,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专业纺织工业园,目前园区对外招商引资已初见成效,台商独资的声荣公司总投资5000万美元,一期投资2500万美元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三)全市对外贸易概况 常州市进出口额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32.6、39.8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5%、20.3%,其中出口分别为21.6、26.5亿美元,出口增幅分别为16%、22.6%,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稳步增加,分别达到40.2%和465%。工业增长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度较高,出口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贡献份额逐年上升,外贸依存度由2001年的40.1%上升到2002年的42.8%。 (四)全市工业品出口的主要特点 1、纺服出口初步实现了出口市场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长期以来由于纺配的限制,常州市纺服产品出口主要为日本市场(2001年占63.4%)。加入WTO后,全市纺服企业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开拓欧美市场和东盟、东欧等新兴市场,2002年出口增长10.51%,日本所占比重下降到48.8%。 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了新的飞跃 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8.5亿美元、12.4亿美元,增幅分别为8.1%和34%,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别,占全市出口比重已达到46.5%,超过了纺服、鞋帽、箱包等传统产品出口的总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为2.7和4.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分别为13%和15%。2002年还实现软件出口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