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广州:海归陡增就业压力加大

2005年7月13日 9:28

    
    华声报讯:留学人才归国创业者众,“海归”变“海待”现象日益增多。为指导留学人才回国后顺利创业。信息时报报道,日前,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在华夏大酒店举办了“广州出国留学人员家长联谊活动”。
    
    据了解,活动邀请了三位回国创业有成的留学人员现场说法,通过他们对海外学习、生活经历和体会的经验介绍,为今后归国的留学生提供借鉴与示范。会上,专家们针对不少留学生从“海归”变成“海待”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指点。
    
    90%以上留学生选择回国创业
    
    据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回国部副主任张一林介绍,广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每年都有6000-8000位学子赴海外深造,而毕业归国的学子占了90%以上。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学习1-3年时间一般都会对环境产生依赖感,为何仍然有这么多留学人员归国呢?
    
    首先是因为就业环境,国内的留学生的就业环境较宽松,还有政府的支持、创业政策的扶助,而在海外欧美国家,由于就业竞争激烈,作为外籍华人,发展空间要比该国员工较窄,想要晋升到高层难度肯定很大;其次是生活方式,欧洲的生活节奏较慢,他们比较乐于享受生活,国内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往往比较紧凑,不会感觉在浪费时间;最后是文化心态,留学生在国外永远是漂流的感觉,虽然接受了外国的教育和受到环境影响,但“骨子里始终是中国人”,这使许多海外留学生选择归国就业。
    
    “海归”变“海待”日益增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并不是每个回国的留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薪酬满意的工作,许多回国留学生在创业路上也走得不是很顺利。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关于“海归搜索行动”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1%的“海归”是在归国6个月内才找到工作,一年以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占10.2%。
    
    业内人士分析,“海归”变“海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是他们未了解自己出国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明确通过留学应该收获什么;其二是未正确认识学历、能力与薪酬之间的关系,以致对薪酬期望过高,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力并非总能与薪酬直接挂钩,并不是每个硕士的工资都比本科生高;其三是平和的心态,许多归国都选择了外企或者国内有名的民企,没有名气或是工作太辛苦的企业都不愿意去,形成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其四是他们缺乏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职位定位不明,导致一些留学生回国就业最后只当了个外语翻译。
    
    留学生不应满足于一两个外国文凭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海归,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海归。作为受邀佳宾之一、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经济硕士叶斌对活动现场的归国留学生和家长们说:“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对人生产生怀疑,留学生应该尽最大能力证明自己的留学优势。”
    
    某专业职业顾问认为,“海归一族”在国外留学的收获,不应该只是拿到了一两个外国文凭,或者熟练掌握了一两门外语,而应该是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中增长了见识,砥砺了品格,丰富了人生,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果留学生能够将他们发挥在自己事业中,其价值并不亚于一份高薪的工作。
    

 

·九名中国学生首获苏格兰国际奖学金 (7-13)
·留学韩国宽进严出 可合法勤工俭学 (7-13)
·8月1日起美国全球推行新签证政策 (7-13)
·百余海外留学生暑假回沪相亲 (7-13)
·“泰华留学生俱乐部”筹备成立 (7-13)
更多...
·筑巢引凤 巴渝涌来海归潮 (7-13)
·广州:海归陡增就业压力加大 (7-13)
·济南:27人角逐留学人员创业计划 (7-13)
·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两千海归在渝创业 (7-12)
·浦东新区赴海外招聘人才 (7-11)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