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个精细化工园区规模将达11.41平方公里
华声报讯: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05年度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精细化工园区规划选址论证》(以下简称《规划》)。在不久的将来,深圳东部龙岗区的坝光将崛起一个大型“聚宝盆”——深圳首个精细化工园区,规模将达11.41平方公里。深圳由产业结构偏“轻”,外贸依存度高,经济风险过大向“适度重型化”优化升级取得重要突破。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深圳工业已初步建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区域经济特色较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但正由于深圳工业化发展不同于一般城市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深圳产业结构出现了产业集中度较低,工业结构多元化程度不高,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危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深圳工业用地资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工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下降,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较低,将不利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为此,200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了工业“适度重型化”的调整思路,并将精细化工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与切入点之一。由深圳市发展计划局、市重大办编制完成的《深圳市2004年重大建设项目及责任制一览表》中,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被列为前期重大项目。 《规划》指出,深圳期望借助首个精细化工园的上马能改善深圳市产业结构过轻,经济外贸依存度过高,经济风险过大的缺陷。同时,希望借石化工业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建筑、轻纺、电子、轻工等相关部门发展,从而促使深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特别是精细化工园还将是深圳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此举将使得外部投资大量涌入深圳东部地区,加强东部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地区城市化发展。 但是,深圳要上马精细化工这一“重型”工业项目遇到了自身资源缺乏的难题。据介绍,深圳化工业发展至今,共有各类化工企业967家(截至2003年),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石化工业产值只占0.22%,而在全国石化产值的份额中更只有0.04%。同时,淡水资源不足、生产成本较高。 深圳市属于滨海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600立方米,不足广东省的1/6,是全国严重缺水的七大城市之一。化工行业耗水量较大,水资源不足和能源价格较高,增加了深圳发展化工工业的成本。特别是还有环境保护的压力。 但是,明显的区位优势明显、丰富的市场资源丰富,以及投资环境优势和交通便利、港口条件优越、物流业发达的优势让深圳增强了发展精细化工的信心。《规划》认为,深圳处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域,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都为深圳发展石化工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其紧邻大亚湾和广州、茂名等石化基地,可充分接受周边产业辐射效应和化工原料资源。而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发达的物流业更是极大地扩展了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