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创业中心构建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
济南创业中心努力优化创业孵化的软硬件环境,运用市场机制,集成社会资源,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一个创新创业的优良载体,孵化培育了一批优质科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 截至2004年底,济南创业中心共累计吸纳孵育中小科技企业462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103家,转化科技成果801项。257家企业已从孵化器育成毕业,26家孵化企业进入高新区征地建厂,征地总面积916.3亩,计划投资总额11.6亿元。孵化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6亿元,创造利润5.6亿元,上缴税金2.43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7000多个,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优惠政策,营造优良环境,吸引和扶持企业创新发展。为创业者提供适宜的共享空间和设施,是孵化器建设的基础。济南创业中心累计投入2.2亿元资金,先后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创业企业的需求。特别是留学人员创业园建造了3座高标准的孵化楼以及高层次人才公寓等附属设施,为孵化企业研发生产和经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济南创业中心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了创业中心孵化企业优惠标准和孵化企业管理办法,先后为创业者和留学人员企业减免房租237.57万元,落实财政扶持资金1655万元,大大减轻了创业者和创新企业的创业负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孵化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孵化服务质量是衡量孵化器效能的主要指标。济南创业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将孵化服务向专业化、高层次推进。 征集专业服务机构指定服务商,实施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创业中心先后引进了风险投资、资产评估、管理咨询、专利、律师事务所等20多家专业中介机构,构筑了一个完善的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深层次需求。 拓展融资渠道,构建新型投融资体系,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近年来,创业中心已累计协助企业争取国家各级政府专项扶持资金4312万元,筹资设立科技创业资金为企业提供短期周转金1380多万元,引进金融贷款和风险投资3.25亿元,大大缓解了资金瓶颈的制约。 建设公共技术实验平台,为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初创阶段的孵化企业,大都不具备购置高级实验检测设备的条件。为此,济南创业中心把搭建公共技术实验平台列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先后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签订了共享技术实验设施协议,并在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申报了济南创业中心环保专业技术服务孵化平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创业中心的孵化服务功能。 建立孵化企业动态评价体系,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发展趋势。通过量化测评,按照企业发展的不同层次,逐个制定“孵化企业成长障碍解决方案”,实施分类辅导、重点服务,加快了孵化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注重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把握技术创新的源头,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也是自主科技项目的主要来源。创业中心孵化的801个科技项目中,半数以上来自于大学和科研院所,大批师生、科研人员进入孵化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支撑。来自大学院所的一批科技成果经过孵化转化,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如得安科技、山东神思、开拓科技等已经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 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海内外留学人员入园创业,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济南创业,是“科技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吸纳了来自美、日、英、法等16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103家企业,聚集了73位“海归”博士、116名硕士和1300多名高级科研人员。在孵留学人员科技项目140多个,其中40多个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一批优质项目已经开发成熟,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山东神思、元隆生物等5家留学人员企业已在新区征地建厂,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1.1亿元,实现利税2.27亿元。(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
|